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劳动制造”优势正在消失自2011年以来,随着原材料、能源、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逐渐丧失,很多人对“中国制造”的前景表示担忧。事实上,“中国制造”本身就存在着四个制约其发展的因素。首先,中国制造业太偏“制造”。从当前国民经济的整个结构来看,中国的第二产业占比非常高,第三产业比重却非常低,这是一种扭曲的经济结构,其最大的问题就是使中国的制造太倾向于制造产品,而没有能力去赚取非产品以外的钱。同时,中国制造是一种大规模的制造。其实,制造并不完全等同于制造产品,还可以制造服务,制造供应链。其次,中国制造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国内劳动力的低成本上。这实际上是对资源的一种掠夺。我们挣的完全是劳动力的钱,这是很没有竞争力的,因为劳动力成本迟早有一天会提升。事实也证明,当前的“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压力。再次,中国的制造体系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其很大程度上严重依赖投资性的经济增长方式。当前国内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修公路、挖矿山、炼钢炼铁及投资房地产等一些投资性经济行为,这容易导致国内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制造型企业最近几年增长力不足,大部分增长都来源于房地产或金融业务,主业本身的增长势头并不明显。这种情况其实说明中国制造业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而是以政府或是投资为中心的。这种经济结构存在很多问题,一旦实行调控,比如压缩投资,就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影响。最后,值得一提的还包括中国制造本身的缺陷。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制造体系严重山寨化,同质化的产品有很多,而有价值、有附加值的产品不多。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就使得“中国制造”前景堪忧,为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中国制造”必须找寻新的出路。而应对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努力去发展带有服务性质的产业。“中国制造”占据低端市场的局面也必须扭转。从当前情况来看,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业的最低端市场获得了80%的市场份额,需要向高端制造和服务业制造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