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精品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历年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通用题库精品(模拟题)第I部分单选题(50题)1.世界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古董,有人喜欢邮票珍玩,也有人喜欢把书本上的佳言名句在脑中。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珍藏收罗储备B:典藏网罗积聚C:收藏搜集储存D:保藏汇集储藏答案:C2.幼儿对大千世界新事物了解贫乏,因而语言交往的机会相对就少。在班上他们往往只是在扮演“旁听”的角色,光听不说的局面时常存在。所以要想发展他们的语言,首先要做的就是拓展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这样他们才会有语言交流的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首先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更新教育内容,让幼儿眼界开阔。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幼儿语言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从小教会孩子说话B: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存在着局限性,抑制了孩子了解大千世界C:幼儿接触社会,离不开教师的丰富知识教学的更新D: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前提是教师必须要积累知识答案:D3.黄河流域是我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关中文化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优秀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关中蕴藏着悠久绵长历史积淀,包含着丰厚深沉的文化底蕴。关中文化对中国历史进程,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乃至对世界科技、教育、文化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A:黄河文明是我国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B:关中文化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都有影响C:我国深度挖掘、大力弘扬优秀关中文化D:黄河文明由多种优秀地域文化共同组成答案:B4.微博刷热搜、电影刷高分、餐馆刷好评、微信刷阅读量,这种“以银子换热度,以热度挣银子”的模式背后,出“流量至上”“唯流量论”思维的流弊。网络留下的是时代的,流量反映的是公众的心声,但掺水的数据、虚假的点击,并不能成为这个时代有说服力的。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暴露记忆见证B:折射烙印注脚C:反映镜像形象D:渗透积淀记载答案:B5.申请:审查:许可()A:种植:生长:灌溉B:报警:侦查:作案C:期末:复习:考试D:计划:实施:评估答案:D6.爷孙俩的年龄之和为88,以孙子的年龄加上自然数X作为分子,爷爷的年龄加上自然数Y作为分母,得到的分数约分之后正好等于Y/X已知X小于10,且X-Y=5。问几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6倍?()A:7B:6C:8D:9答案:D7.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人类在不同地区耕耘灌溉、铸器取皿、建设家园,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不同文明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洗礼影响B:蕴藏价值C:延续特质D:发展形态答案:D8.甲、乙、丙三位朋友去参观车展,看到一款轿车。甲说:“这不是‘奇瑞’,也不是‘荣威’。”乙说:“这不是‘奇瑞’,而是‘红旗’。”丙说:“这不是‘红旗’,而是‘奇瑞’。”后来,车展管理员说:“三个人中,有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对;另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错;第三个人的两个判断一对一错。”由此可知()。A:这辆轿车是奇瑞轿车B:这辆轿车是荣威轿车C:上面三种轿车品牌都不是D:这辆轿车是红旗轿车答案:A9.指头上的结是文字的原始方式,目的就是用外在的象征,利用联想作用,帮助人的记忆。在一个常常变动的环境中,我们感觉到自己记忆力不够时,方需要这些外在的象征。从语言变到文字,也就是从用声音来说词,变到用绳打结,用刀刻图,用笔写字,是出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藏着本姓名录、通讯簿。这段文字()。A:介绍“指头上的结”出现的原因和作用B:说明环境对语言的影响C:说明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D:说明语言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答案:A10.有人沿公路前进,对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自行车吗?”司机回答:“十分钟前我超过一辆自行车。”这人继续走了十分钟,遇到自行车。已知自行车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三倍,则汽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倍。A:6B:8C:5D:7答案:D11.磨洋工:懒散拖沓()A:传声筒:毫无主见B:敲边鼓:从旁助攻C:半瓶醋:一知半解D:挤牙膏:一毛不拔答案:B12.“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兴起的最初几年,群众对它的理解大多为“跟主流大众不一样”“已经没用了”。然而,非遗不是“物”,今天“用不上”、偏离大众的非遗,恰是过去百姓最“有用”的日常生活,是历史中由普通民众以“物”与“用”为根本需求构建起的精神体系:以人为主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