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光和色课件小学科学光和色课件1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③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④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②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尝试用实验对比法来分析物理问题。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2、色光的混合。3、光具有能量。难点:色光的混合及颜料的混合。三、教具准备:三棱镜、光屏、平面小镜子、手电筒两只、绿色和蓝色玻璃纸各一张、红绿蓝颜料各一、白纸若干、颜料笔一支(分组)。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一、引入:2、伴随着音乐红太阳的播放,利用投影出示一组图片(图32、33、34、3-5、36)a)师提议与学生共同探讨光的色彩和颜色之谜。3、新授:(一)分解太阳光a)师提出问题:17世纪前,人们以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真是这样吗?b)师鼓励学生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找出正确的答案。c)师生交流:分析讨论实验结论,并举例说明结论的正确性。d)教师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二)观察色光的混合大千世界色彩缤纷,为了美观常在玻璃上帖上带有色彩和图案的玻璃纸。1、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当白光通过红色(或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2、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并由教师介绍光的三原色及滤光镜(出示给学生看)(三)颜料的混合色光可以进行混合产生不同颜色的光。美术课上用的颜料是否也可以混合并调出不同的色彩。(四)光具有能量结合身边事例,师生共同讨论光的作用。4、小结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交流,通过协作探究解决心中疑问。学生对照图片,阅读"信息快递",了解什么是光源,学生通过观察各图,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发现它们的色彩不样,产生了探究其原因的想法。学生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并各执已端提出猜想。学生对照书本图37、38进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回答P55"看一看"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学生分组进行调色,并对比色光和颜料重叠区域的颜色,总结结论。学生明确光具有能量,并举例说明。学生按分组,分组派代表相互交流本课本小组的收获,并提出心中的疑问。小学科学光和色课件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什么是光源,能确认生活中常见光源。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列举出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并进行解释。3、记住真空中的光速。4、了解光的色散,知道白光是复色光。5、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知道他们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6、了解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能力目标:1、提高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有序探究,得出结论或作出解释。2、学习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在主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愉悦,逐渐养成乐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学习习惯。【重点与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物体颜色的形成。【教学准备】:手电筒、牛奶水、玻璃杯、激光教鞭、玻璃砖、小孔成象演示装置、橘子【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设问:在一个黑暗的教室中间能否看清黑板上的标题?思考:人为什么在漆黑的屋子里看不见物体?小结:人要想能看见物体必须有光射到眼睛里。只有五彩缤纷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二)新课学习:一.光源1、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能发光吗?(要求学生举例子)学生举例:太阳、电灯、燃烧的蜡烛、手电筒、月球、钻石、荧火虫2、想一想:你们所说的物体都是自己能发光的吗?(要求学生作出判断)3、小结:光源:通常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且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4、思考:月亮是光源吗?刚才我们讲到的哪些是光源?钻石是光源吗?黑板上的字能看到是光源吗?小结: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能看到的物体并不一定是光源。过渡: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于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同样光源发出的光也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水在水中也能看到物体;空气:看见各种物体;玻璃透过玻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