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宁夏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考试科目:中国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一、词语解释:(每个5分,共40分)1、风、雅、颂2、《淮南子》3、《救风尘》4、《三国演义》5、湖畔诗社6、华威先生7、加西亚•马尔克斯8、现实主义冲击波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曹植诗歌受到后人推崇的主要原因。2、白居易《新乐府》的创作成就。3、桐城派及其文学主张。4、分析老通宝的形象5、《骆驼祥子》的“京味儿”表现在哪些方面?6、解释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的“先锋派”小说。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在宋代三百多年间,词的发展大体经历了那几个阶段?2、“改造国民性”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宁夏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考试科目:中国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一、词语解释(每个5分,共8个,40分)1、诗经2、初唐四杰3、江西诗派4、李梦阳与前七子5、九叶诗派6、《呼兰河传》7、巴尔加斯•略萨8、莫言的“感觉小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题,60分)1、什么是建安文学?对其基本情况作以说明。2、概括介绍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3、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应当怎样理解?4、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提出的“三种时代”的内涵是什么?5、简要分析汪曾祺小说的创作特点。6、说出阿城的“三王”小说、王安忆的“三恋”小说以及铁凝的“三垛”小说。三、作品分析(25分)《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四、论述题(25分)论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特点。宁夏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考试科目:中国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一、词语解释:(每个5分,共40分)1、“楚辞”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3、“三言”“二拍”4、神韵说5、社会剖析派6、京味儿小说7、新民歌运动8、丁西林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史记》的体例及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宗旨。2、简述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3、《西游记》的艺术成就。4、简析闻一多诗歌的创作特点。5、请简要介绍“东北作家群”的创作情况。6、简析“新写实”小说。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论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理论与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并简要对其得失进行评论。2、以《围城》《青春之歌》《绿化树》《沧浪之水》四部作品为分析文本,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当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010年一、简答题(共45分,每题15分)1、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2、上古神话主要有哪几种类型3、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二、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1、陆游爱国诗的主要内容2、《儒林外史》如何批判科举制度?吴敬梓对科举制度深刻的批判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三、作品分析(15分)谢灵运《登池上楼》1、“祁祁伤歌,萋萋感楚吟”从那几部作品的诗句中化来?2、解释“薄宵愧云浮,栖川怍渊沉”3、为什么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写景佳句?4、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征宁夏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考试科目:汉语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位、音位变体2、顶针、回环3、假借4、粘、对5、互文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简述语音的生理属性2、划分词类的依据有哪些3、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那些字体4、“三十六字母”及“五音”“七音”5、举例说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6、举例说明古汉语名词作状语的主要作用三、综合题(四个小题,共65分)1、请以例说明语法的性质(15分)2、请以例说明现代汉语的特点(15分)3、请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标点,并翻译为现代汉语(15分)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与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彊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以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