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市财政局年度工作报告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千方百计抓财政收支管理,集中力量支持经济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强化机关作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财政工作的绩效得到新提升。一、狠抓财政收支管理一是收入稳步增长,质量持续向好。加强财税形势研判,深入推进综合治税,充分利用涉税信息平台,加强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监控,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768.3亿元,增长10.6%。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89.3%,增长0.6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持续向好。二是支出保障有力,坚持厉行节约。全市公共财政支出630.9亿元,增长10.2%。保障三农、教育、科技、医疗、社保和就业等重点支出,同时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对2013年市直部门一般性支出统一按5%压减。制定实施市直机关《接待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会议费管理办法》、《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办法》,建立“三公”经费支出统计和预决算公开制度。三是有效盘活存量,提高利用效率。全面清理压缩财政结余结转资金、财政专户和部门往来账户沉淀资金,对2013年市本级预算进行清理,有效盘活存量资金,集中财力用于惠民生、稳增长、调结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利用财政间隙性资金,优化资金结构,提高保值增值水平。二、集中力量支持经济发展一是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2013年税制调整政策较多,市财政局及时跟进、狠抓落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推动企业在我市加快发展。营改增试点扩围顺利推进,暂免征收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按政策取消、免征2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缓征2项政府性基金,降低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认真落实开发园区免收费政策。二是推行扶持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市财政局将支持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着力点,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采取了多项措施,稳增长、促转型。积极参与制定并落实“四十条”稳增长政策,修订完善支持经济发展四大政策,抓好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完善市本级政府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考核指标体系,调动商业银行对我市的资金投放。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快速推进,累计132家企业纳入试点,33家企业完成试点方案制定,省、市主要领导均给予批示和肯定。三是筹集资金支持大项目建设。2013年,市财政局多方筹措资金,支持生态、环保、交通等大项目建设,以提高城市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优化城市投资环境和市民生活环境。加强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及时拨付改造资金。创新设立环巢湖专项资金池,确保资金按月汇缴,落实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一、二期工程贷款。积极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放款,轨道交通2号线项目贷款评审,城镇化项目融资等工作。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精心组织实施“33+14”项民生工程。通过建立阶段性动态目标任务,常态化开展周分析、月调度、季督办活动,狠抓民生工程建设进度。所有民生工程资金到位率、完工率均实现100%。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养老保险等12个项目,在省定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扩面。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医保、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城乡养老保障“五个城乡全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出台《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和《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等制度,初步构建了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制度体系。强化市级涉农资金整合,保证市、县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主要用于美好乡村建设,2013年度136个中心村已全部启动建设,49个示范中心村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创新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牵头制定社会服务“1+4”政策,制定《xx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指导目录》。市级设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专项资金,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五保老人医疗护理保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四、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一是修订出台预算管理办法。修订出台《xx市市级预算管理办法》,制定《xx市开发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对市本级及四个开发区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和监督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并在工作中抓好落实。二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组织开展2007-2012年省定23项民生工程项目和2012年26个财政考评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定出台《xx市本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和《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对重大支出项目,均编制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指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申报、审核,作为预算执行、跟踪问效的依据。三是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着力编实、编细2014年部门预算。完善第三方论证,委托中介机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