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态文明的哲学思考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1日13:29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刘爱军HYPERLINK"http://www.qstheory.cn/st/stwm/201304/t20130411_222425.htm"\l"评论"我要评论字号:【HYPERLINK"http://www.qstheory.cn/st/stwm/201304/t20130411_222425.htm"大HYPERLINK"http://www.qstheory.cn/st/stwm/201304/t20130411_222425.htm"中HYPERLINK"http://www.qstheory.cn/st/stwm/201304/t20130411_222425.htm"小】【HYPERLINK"http://www.qstheory.cn/st/stwm/201304/t20130411_222425.htm"打印】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单独成篇,做了系统的阐述和全面的部署,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哲学的角度解读生态文明,对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生态文明的定位当前,应对生态文明有准确的定位:生态文明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要求,要尊重生态规律,按生态规律办事,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满足人类合理的物质文化需求,使人口规模与生态容量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容量相适应,使生活消费与生态容量相适应,真正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相融合的文明形态,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向和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阐释和升华,代表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生态文明是应对生态危机的总对策、总抓手。工业文明暂时缓解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却激化了生产与自然的矛盾,生态被严重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自然界正在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重大转折,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正是人类消除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偿还生态欠债,应对生态危机的最佳选择。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比工业文明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方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度的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基本标尺。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应该正确对待:思想观念上有差距。由于生态文明是新思想、新观念,多数人对生态文明不熟识、不重视。特别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的思想,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在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体制机制上有差距。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现有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应建立和完善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律体系。资金投入上有差距。目前,我们背负着巨大的生态欠债,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因此必须大力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理论研究上有差距。目前,尽管有不少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但是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相比,还不足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需要大力关心、重视、支持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特别是要重点扶持在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专家学者,促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组织领导上有差距。现在环保、水利、林业等各部门都在抓生态文明建设,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政出多门的现象十分严重,难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在发展理念和政治保障上做出重大突破,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化国家。正确处理发展理念上的几个关系。一是人与生态的关系。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以消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二是生存与发展的关系。生存是第一位的,发展是第二位的。人类首先要确保生存,然后才能谈得上发展。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生存作为第一要务,把是否有利于生存作为检验发展正确与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