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杜紫宸主任/勤業眾信整理摘錄在勤業眾信舉辦的2008「台灣高科技產業Fast50」頒獎典禮上,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發表「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演說,獲得在場企業主熱烈的迴響,以下內文摘錄杜主任當日專題演說內容。2015年全球重大趨勢與影響近年來國際經貿環境快速改變,並使得全球市場競爭加劇,而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印度迅速崛起後,更使全球市場及資源重新配置,其中尤以亞洲各國所受影響最大。台灣位居亞洲投資及貿易重要樞紐,應善用此關鍵契機,為國家長遠發展奠定根基。然而台灣過去發展較看重短、中期效益,短視而忽略了長期發展。倘若要達到十年後國民所得3萬美元,製造業、服務業對國民所得各貢獻多少,才能達到此目標?配套措施為何?這些問題都必須先拉大格局來看未來10年可能影響台灣產業發展之全球重大趨勢(圖一):圖一:2015年全球重大趨勢與影響趨勢一:人口結構轉變在人口結構的轉變對於企業來說有三點值得注意:1.高齡化:一般人可能誤以為全球都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杜主任提到就全球而言,其實該問題並不存在,高齡化是存在已開發的國家的;而高齡化對台灣目前是未來進行式,要到2017年,65歲的人口才會超過15歲以下的人口,屆時15歲以下人口與65歲以上人口比為13:14,至2025年,比例為12:20(採用經建會人口中推計數字)。2.超級都市化(Megacity)。目前大陸已經在規劃三個超過一億人口的超級都市(北京/天津、上海/蘇州、廣東/東筦)。預計未來全球會有25個以上的超級都市,而超級都市的交通/通訊/能源系統的規劃將會影響商機的佈局。3.生產要素中的知識工作者(白領經驗)一如資金已在全球快速移動,台灣在這10年約有1/5-1/4的淨移出,政府的人才政策應該要更為開放,以吸引人才。趨勢二:經濟全球化風潮國際價值鏈洗牌經濟全球化的風潮帶來的第一個效應就是區域品牌式微,全球的總品牌數目實際上是逐漸減少,地方性的品牌即便在區域取得成功,也必須逐步踏入全球戰場,一較高下。運輸便捷以及商品無國界更加速了全球化的風潮,綜觀這些變化,台灣若只具備單一產品的上下游整合是不具競爭力,而是要扮演國際價值鏈中的要徑。舉台灣的晶圓代工為例,上游是美國日本的技術,中游則是台灣的晶圓代工,下游至大陸的生產,台灣就是全球晶圓的價值鏈的要徑。趨勢三:網路化世界網路的世界提供了一個平台,平台上的流通方式從一開始的B2C衍生到現在的C2C,雖然眾多的消費者都使用網路,然而消費者的使用行為卻是日漸分眾。大眾傳播媒體日漸式微,轉變為分眾的行銷手法,因此掌握分眾的趨勢脈絡將是行銷的重點。舉FocusMedia這家大陸在美國掛牌的公司為例,該公司在中國各大城市擁有三萬多個廣告螢幕,掌握分眾市場的特質配合大眾化的媒體播放訊息,正是該公司的競爭力。媒體在網路化世界的贏家在於掌握群體分眾文化的能力。趨勢四:跨領域科技整合產業的界線逐漸模糊,未來企業跨產業的經營模式也將越來越普遍,單一的產業定義已經很難適用於現行的分類,越來越多結合電腦和其他學科(例如生物科技、資通訊技術、微型化與智慧材料),創造混合性的新學科,為跨領域的研究帶來戲劇性的改變。在未來科技發展上,創新的驅動力將來自多領域技術的整合,而整體的目標,將朝向更為符合人性化需求而改進。因此跨領域整合包括:人才、企業經營經驗,以及商機掌握都是很重要的議題。趨勢五:重視環保與精敏製造對精敏製造(agile)與環保的重視則是未來全球製造業的焦點。對於產業而言,降低成本只是初步的門檻,自動與彈性製造型態將展現於生產價值鏈中的各個階段,同時發展綠色高值化產業節能、可再利用或回收的功能成為未來產品主要訴求,更是企業展現環保績效、提昇形象、改善與提升經營體質的關鍵。趨勢六:追求資源效能提升到2015年甚至更長遠的未來,自然資源成為各方衝突焦點,由近期高油價、高糧價可見一斑,廉價且理所當然的資源將不存在。油糧水也將持續在未來十年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如何分配水源以達到最大效益。在不背離維持社會公義與永續發展的目的下,台灣這塊地小人稠的土地利用也需要以發揮最佳效能的思維來規劃利用,舉例來說:污水回收處理與淨化技術的發展、提升替代能源的使用、減碳對環境、經濟及能源的衝擊等,都是台灣追求資源效能的提升必須面對的課題。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策略思維現階段的台灣已經成功的扮演了「全球資源整合者」的角色(圖二),像資通產業上已做到全球佈局,有相當的產業經驗和基礎,作為制高點,輔以創意和關鍵性產業之掌握便可以較少資源與時間,創造出槓桿成果。在「產業技術領導者」方面,台灣在產業技術發展上已有一定基礎,尤其是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