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9班主任的特殊操作系统一、什么是班主任的特殊操作系统?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制定班级目标、建设班集体、组织班级活动、优化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文化、整合班级教育力量和进行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就组成了班主任的特殊操作系统。班主任的特殊操作系统{{班集体建设教育目标班级活动教育实施班级管理教育评价班级文化班级教育合力二、班主任特殊操作系统中的5个子系统(一)建设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1、什么是班集体?班集体是由整个班级所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并形成共同的舆论和班风的精神共同体。2、为什么要建设班集体?“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集体是个人的教师。”3、怎样建设班集体?(1)确立班级共同目标,激发上进心“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我们的教育不是缺少理论的灌输,而是缺少打动人心的故事。历史就是人类成长的故事,而教育就是通过讲述人类的故事来启发、引导孩子成长。如果一个人上进心迸发出来,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2)强化集体观念,维护集体荣誉集体因为有了你而光荣,同伴因为有了你而幸福。人一旦被赋予了责任,就马上注意约束自己,仿佛变了个人似的。(3)建立班级组织机构,明确服务意识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意识,要强化这种服务意识,以抵制我国一直以来盛行的官本位思想。当干部不能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而应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任何学生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4)制定班级规范,实施自主管理班级规范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它具体表现为班级的规章制度。班级规范的制定,不是为了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要想引导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5)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个性发展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这才是教育的真正起点。班集体建设的目的是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健康、全面、自主的发展。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第一,只要我们愿意为他另起一行。给学生以希望,就是将他们领上了幸福之路!只有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他自己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6)形成优良的班风,培养关怀精神班风是指班级的精神风貌,它是全班师生长期形成的一种风气,它通过班级成员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等表现出来。班风是班级的“名片”,它反映了班级的性格和气质,代表着班级的形象。“敬、劲、竞、净、精、进”六字班风班集体建设的4个关键词:1、关爱:爱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是联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纽带。我们要用深情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去温暖他们的心田,使他们感受到有一个温馨的家。2、民主: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个个都是班级的主人,在班集体中没有配角。让学生学会过民主的生活,就会大大推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3、平等:每一个人都受到他人的尊重,都享有和别人同等的权利。学生虽有个性的差异,能力的强弱和水平的高低,但作为人,他们是平等的。尊重学生平等的权利,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是形成班集体的重要前提。4、自主: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成年后他们才会成为国家的主人。(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同身体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养料一样,心灵的成长也需要丰富的营养,而各种实践活动正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非常重要的营养素。1、班级活动的意义人类的潜能需要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加以开发,这种特殊的方式就是符合人的发展特点、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2、组织班级活动的要求(1)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学生良好的素质是主体在积极活动状态下不断生成的。(2)贴近生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组织班级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从而取得活动的最佳效果。(3)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只有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不断强化与这一主题相关的教育影响,才有可能按照预期目标形成某一品质。(4)重视实践,让学生有动手机会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活动中,迸发出了最大的参与热情、最强的创新能力和最坚韧的意志力。(5)开拓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创新教育活动来培养。只有创新的活动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三)实施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1、班级管理的功能一是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二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2、优化班级管理的原则(1)人性化原则所谓人性化原则,就是在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管理,处处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