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税务人员能力认证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完整版山东省莱州市税务人员能力认证考试大全(培优)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纳税人签订应税合同,就发生了应税经济行为,必须依法贴花,履行完税手续,这体现了印花税的()性质。A:行为税B:商品劳务税C:所得税D:财产税答案:A2.某公司的资金结构中长期债券、普通股和保留盈余资金分别为600万元、120万元和80万元,其中债券的年利率为12%,筹资费用率为2%;普通股每股市价为40元,预计下一年每股股利为5元,每股筹资费用率为2.5%,预计股利每年增长3%。若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该公司加权资本成本(按账面价值权数)为()。(2011年)A:0.0964B:0.1081C:0.1243D:0.1185答案:B3.2013年8月1日,人民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2013年5月,甲公司债权人乙公司得知甲公司濒临破产,而甲公司的股东张某尚有150万元出资款未缴纳,遂要求张某代甲公司偿还欠付的货款IOO万元,张某予以偿还。根据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张某仍应向甲公司缴付150万元的出资B:管理人有义务要求张某履行出资义务C:张某就其未履行的出资义务,有权主张诉讼时效抗辩D:管理人有权主张张某对乙公司的清偿行为无效答案:B4.下列合同中,应按照“财产租赁合同”征收印花税的是()。A:企业与主管部门签订的租赁承包合同B: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C:房地产管理部门与个人签订的生活居住用房租赁合同D: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签订的租赁合同答案:D5.甲厂将一批原材料送交乙厂进行委托加工,该批原材料不含税价格10万元,受托方代垫辅料收费1万元(含税),另收取加工费3万元(含税),假定该消费品消费税税率为5%,则该项委托加工组成计税价格为()万元。A:14.13B:15C:14.74D:13.68答案:A6.甲企业向乙企业购买一台大型设备,由于疏忽在合同中未规定检验期间。设备运回后,甲企业组织人员进行检验,未发现质量有问题,于是投入使用。第3年,设备出现故障,经反复查找,发现设备关键部位存在质量瑕疵。按照该设备的说明书,其质量保证期为5年。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双方未约定质量检验期间,都存在过错,应分担责任B:该设备有质量保证期5年的规定,故乙企业仍应承担责任C:甲企业在合理期间内未通知乙企业标的物质量不合格,故标的物质量应视为合格D:甲企业在收到标的物之日起2年内未通知乙企业标的物有瑕疵,故标的物质量应视为合格答案:B7.2011年中国公民孙某转让境内上市公司的股票所得200000元;从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分得股息3000元;购买企业债券30000份,每份5元,支付相关税费1500元,当年转让10000份,卖出价5.5元/份,支付相关税费550元。孙某上述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元。A:1090B:41090C:43210D:790答案:A8.琼斯为外籍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同时在中国境内、境外机构担任职务,2015年3月6日来华,12月20日离开。期间琼斯因工作原因,曾于6月8日离境,6月14日返回。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琼斯在中国境内实际工作天数为()天。A:283B:285C:284D:282答案:A9.下列有关房产税的表述,正确的有()。A:融资租赁房屋对出租方以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征税B:以房产投资收取固定收入不承担风险的,以取得的固定收入为计税依据征税E以房产投资联营并参与利润分红,共同承担风险的,以计税余值为计税依据征税C:对经有关部门鉴定的危房均可免征房产税D:纳税人无租使用免税单位房产暂免征房产税答案:B10.甲向乙借款20万元。以自己的房屋IO万元、汽车5万元设置抵押,设备1万元设置质押。丙承诺在甲不向乙支付欠款或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承担保证责任。后汽车遭遇车祸损毁获得赔偿金3万元。根据以上资料,丙应当承担的责任是()。(2015年回忆版)A:6万元B:4万元C:5万元D:10万元答案:A11.甲公司于2013年12月25日接受乙公司委托,为其培训一批学员,培训期为3个月,2014年1月1日开学。协议约定,乙公司应向甲公司支付的培训费总额为60000元,分三次等额支付,第一次在开学时预付,第二次在2014年2月1日支付,第三次在培训结束时支付。2014年1月1日,乙公司预付第一次培训费。至2014年1月31日,甲公司发生培训成本15000元(假定均为培训人员薪酬)。2014年1月31日,甲公司得知乙公司经营发生困难,后两次培训费能否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