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词解释1资源稀缺性:在一定时期内,资源的数量本身是有限的;在一定时期内,利用资源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欲望(需求)是无限的。2机会成本:为了获取一种财货或享受而必须放弃另一种财货或享受所计量的成本。机会成本也可以是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之相对交换比率。3供求均衡:所谓的均衡是指在没有外部力量的情况下,内生力量的互动达成了均势。把供给和需求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达成均衡的意思就是在某一价格情况下,供给量和需求量相同。4集聚经济:是指因企业(或活动)设址接近另一个企业(或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中的成本节约。它是由于整个地区的某种产业规模而产生的空间集中的效益,而不是个别厂商的规模经济所产生的利益。集聚经济是一种空间经济。5城市经济空间:城市经济空间是城市经济结构的空间投影。6区位熵:又称专业化率,指以按人口平均产量、产值为依据,城市某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中的比重(a/A)与城市全部产业活动在全国或全地区全部产业活动中的比重(b/B)之比,即区位熵Q=(a/A)/(b/B)。7过滤效应:发生在当较高收入者迁出,使得遗留的原住宅对于较低收入者能够以较低成本入住的过程。8住房空置现象:欧美国家将现状未被居用的住宅成为空置住宅。9城市金融市场:货币、资本和有价证券等各种金融证券的交易场所,统称为金融市场。包括:短期金融市场、长期金融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10城市环境适宜度:城市经济效益和城市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城市环境状况就是城市环境的适宜度。11城市文化经济:指人们在创造、保护与传承及开发利用城市文化中,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简答1城市精明增长的实质、理念核心是什么?实质:①通过强调发展“适宜居住城镇”最终解决城市蔓延所带来的各种问题;②对于旧城区,精明增长所提倡的“适宜居住”城镇建设首先强调加大对中心城区或比较旧的郊区的资金建设投入以恢复这些地区的活力;③对于新开发的社区,精明增长提倡的开发模式是平衡多种土地使用功能的混合,并配以多种模式的交通系统来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各种出行方式服务。理念核心:在“区域生态公平”的前提下,对城市发展三个关键问题——空间结构、用地规模、交通体系进行综合考虑,并实施科学的布局。2城市规划中常遇到的四种产业结构分类城市产业:(1)按部门产业分类:农业产业、工业产业、建筑产业、交通通讯产业、商业和饮食服务产业(2)按生产要素分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3)按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4)按产业贡献分类:主导产业、非主导产业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具体指的哪一个利润?MR>MC厂商有利可图,必然扩大产量MR<MC厂商会亏损,必然减少产量MR=MC厂商改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MR=MC时,对应的产量,是生产的最佳规模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4城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经济学)经济动因:比较利益、规模经济、集聚经济经济机制:计划机制、市场机制、习俗机制其他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资源等5城市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1)生产力结构(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产品结构、城市技术结构、城市经济组织结构)(2)生产关系结构(城市的所有制结构、城市的投资结构)6城市空间经营涉及的主要方面城市空间经营至少涉及以下五个具体方面:(1)城市经济空间供求(2)城市经济空间定价(3)城市经济空间垄断(4)城市经济空间均衡(5)城市经济空间规划布局7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相关税费(回答税种)①土地出让金②土地使用税③土地增值税④耕地占用税⑤其他费用:防洪费、土地闲置费、地价评估费、资金占用费、其他费用8土地价格评估的主要方法①收益还原法(又称“地租资本化法”)②市场比较法(又称“交易案例比较法”)③成本估算法(又称“合同法”或“加法”)④剩余法⑤申报法9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PPP和BOT的区别)BOT模式BOT模式是建设—运营—移交的缩写,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授权项目发起人联合其他公司或股东为某个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在规定的特许期内向该项目的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收回项目的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项目移交给政府。TOT模式即转让—经营—转让,是指通过转让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从而获得资金建设新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PPP模式PPP是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公用事业项目而形成的合作关系,其形式与BOT模式极为相似。PPP和BOT的主要区别在于:PPP模式中私人投资者从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