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代文学(包括古代文论及古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1.先秦时期:(1)萌芽时期:2003-22.“诗言志,歌咏言”最早见于《尚书·尧典》。1998-21a.“诗言志”出于《尚书·尧典》。1992-13a.“诗言志”说最早见于《尚书·尧典》。(2)儒家:1993-1.孟子提出的一种理解作品的方法是“以意逆志”,提出的一个批评原则是“知人论世”。1995-1.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著作是:A.《典论·论文》B.《孟子》C.《荀子》(3)道家:1998-21b.“大音希声”出于《老子》。1996-1.提出“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说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2.汉魏六朝时期:(1)两汉经学时代:1989-3.提出写赋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人是: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扬雄1997-10.提出写赋是“雕虫篆刻”“壮士不为”的人是: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扬雄2002-30.称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自于《汉书·艺文志》。2001-2.《汉书·艺文志》中将辞赋分为四类。(2)魏晋玄学时代:1991-18a.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较为系统的论文是曹丕(谁)的《典论·论文》。1990-14.三国时期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文学主张的是曹丕(作者名)的《典论·论文》(文章名)。1998-4.“文以气为主”,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来的。2003-23.“文以气为主”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论点。1994-2.中国古代史学中对风格理论做出贡献的是:A.曹丕B.陆机C.司空图D.王国维1997-9.我国古代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见解。1992-13b.“诗缘情而绮靡”,这句话见于陆机的《文赋》。(3)南朝:1989-12.诗歌声律的“八病”是沈约提出的。2003-24.诗歌声律的“八病”说是沈约提出的理论。1994-7.《文心雕龙》共2卷,50篇。1992-16.《文心雕龙·总述》把无韵的文章称为笔,有韵的文章称为文。1996-1.“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此语出自古代文论著作《文心雕龙》,作者为刘勰。1998-5.“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1998-14.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是:A.曹丕B.陆机C.钟嵘D.刘勰1993-9a.《诗品》的作者是钟嵘。2002-48.“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是钟嵘在《诗品》中对张华的评价。3.唐宋金元时期:(1)唐代:2002-49唐代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强调诗歌创作的兴象。1994-1.在《诗式》中提出“妙悟说”的是皎然。1990-15.唐代的一位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僧人所写的一部有关中国诗歌理论的著作是《文镜秘府论》,作者名叫空海。2001-6韩愈:“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1993-9b.《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1987-3a.“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歌境界是司空图(人名)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的。(2)宋代:1991-18b.古代“诗话”的第一部书是欧阳修(谁)的《六一诗话》。1992-17.“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这段评语的作者是苏轼。“摩洁”指的是王维。1996-2.南宋严羽以禅喻诗,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了妙悟说。1987-3b.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赞誉盛唐诗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子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1997-11.“诗别有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这段话见于:A.姜夔《白石诗说》B.张戒《岁寒堂诗话》C.严羽《沧浪诗话》D.叶攀《原诗》(3)金元:1994-10.元好问《论诗绝句》中说:“曹刘生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列刘越石,不敢横建安中。”这里曹指曹操,刘指刘桢,刘越石即刘琨。1989-16.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曹刘”指是曹操、刘桢。1991-13.“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奂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这首诗的作者是元好问,全诗充分肯定了陈子昂(谁)在诗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992-18.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沈宋”指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1994-15.元人方回编写的体现“格高”诗论的选本叫《瀛奎律髓》。1987-7.《录鬼簿》和《闲情偶记》是我国古代有关戏曲史料和理论的著作。《录鬼簿》的作者是元代的钟嗣成;《闲情偶记》作者是清代的李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