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3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3页全市经济环境调查汇报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市经济环境调查组从3月21日开始,利用2个周时间,围绕我市经济环境存在的问题、制约发展的客观因素及今后的对策建议,采取登门走访、个别交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重点市属企业、民营企业及一些个体工商户开展调研。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我市出台的一系列优化经济环境的举措,促使机关作风得到了明显好转,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是某些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尽人意,损害经济发展的行为时有发生。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存在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招商引资和加快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废止了一批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精简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了一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强化了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大部分部门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尽管我市经济环境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其他一些先进县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甚至有些领域不如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县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也错综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低下,投资创业起步艰难。近年来,经过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及收费制度改革,我市审批事项及收费项目逐步精简。但目前仍有审批事项348项,其中27个部门的320项进入了中心设置窗口实行集中办理,4个部门的13项以“授权代理”形式进厅办理,9个部门的23项利用网络延伸进行办理,进厅比例为92%。企业和基层干部一致反映,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审批项目费(税)收取实现了高效率、高透明度,既公开、公平、公正,又方便了群众,政府的这一举措是明智的,但仍存在审批程序繁、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某些部门仍然存在“两头跑”现象。在我市办理一个企业营业执照程序仍比较繁琐,由于县级市本身审批权限很小,许多证件要跑、跑济南、甚至到北京办理,这样一来,办理一个证照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更长。据调查,在我市新上一个内资项目,仍要涉及20个单位的46个办理环节(34个审批环节,12个非审批环节),11个单位的23项收费。建设一个外资项目,要涉及21个单位的50个办理环节(38个审批环节,13个非审批环节),11个单位的24项收费。(二)服务质量差,执法乱作为,“吃、拿、卡、要、报”现象屡禁不止。与前几年相比,我市的服务环境和执法环境确实有了很大改善,这一点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证实。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市至今仍有一些部门继续沿用“服务就是收费,管理就是罚款”的做法,到企业“吃、拿、卡、要、报”的现象仍没有得到彻底根除。一方面,服务质量差。一是部分执法部门平日没有起到服务、管理、监督的职能作用,而是奉行“以罚代管”的原则,只要企业一有违规的苗头,就进行处罚,轻则罚款、扣押没收产品,重则封厂房、停产整顿,导致企业叫苦连天,付出惨重的代价。二是一些部门不仅不积极协调和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反而打着检查、考察、调研等名义,尤其是在年关、春节、中秋节等“关键时刻”,到企业“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就给小鞋穿。有个别执法部门打着处理上级关系或有群众举报的幌子,到企业敛财,数额很大,名为企业疏通关系,实为中饱私囊。某企业负责人说:“执法人员到企业检查,本来一个小时就做完的工作,非检查到下班才结束,到最后打个电话又招呼一帮子客人让企业招待。”另一方面,执法乱作为。有的执法部门滥用权力,即便是企业没有违规、违法,也经常到企业“光顾”。一位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执法部门到企业吃饭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经常来我们心里会踏实一些,因为他们不会找我们麻烦。”去年底,某部门执法人员到某企业检查工作,借机向企业报销单据,索要购物卡,企业负责人感慨:“现在办事没有代价是不行的,有些部门不敢得罪,得罪一次往后就没法办事了。”(三)检查频繁,随意执法,企业耗费大量精力。部分执法部门没有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隔三差五到企业检查,行政执法存在随意性和情绪化现象。一是检查频繁。部分执法部门为企业服务意识不到位,上门突击检查多,宣传政策法规少,其检查频率、规模已远远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一企业反映,某部门执法人员都带着“任务”下去执法,企业不得不拿出相当的精力来应对各类检查,根本没有精力抓生产、抓经营、抓管理。某民营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一年要拿出一大半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和协调各执法部门的检查。”二是处罚随意。部分执法部门没有起到服务、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在执法中,企业态度好了就少罚点,态度不好就加倍罚,碰到“硬”的就让上级来处罚。某企业反映,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