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英国文化对老舍作品的影响一、基督教的影响老舍于1992年在北京缸瓦市伦敦教会接受洗礼,成为一名正式的基督教徒。他深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入教后努力汲取该教服务社会的救世思想。后来,他把自己的名字该为“舍予”,显然是受到基督教舍己救世思想的启迪。在其作品中,无不体现着这种伟大的精神。比如:猫城记中的大鹰,赵子曰中的李景纯都带有基督教式的牺牲精神。大悲寺外塑造的黄学监,又是一位极具基督的宽恕精神的人。由于对教会生活十分熟悉,在其创作的小说中,他还刻画了不少极为生动的基督徒的形象。例如:二马中的伊牧师,正红旗下的牛牧师都是他着力刻画的外国传教士形象。他在温婉的讥讽笔调下,针砭了洋牧师的虚伪卑劣。还有一些吃洋教者的形象,他们倚仗教会的势力敲诈勒索,鱼肉百姓,作恶多端。老舍以犀利的笔触揭露、抨击了这些中国人中的败类。如柳屯的中的柳屯的,正红旗下中的多老大,二马中的马可仁,老张的哲学里的龙树古等。但是,在他批判那些伪君子和恶人的同时,还刻意塑造了一些有理想色彩的人物,突出其人格的伟大。这些人虽然不是基督徒,但他们的言行透露出了浓郁的基督教意味。在他们的身上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基督教的宽恕、牺牲、博爱等精神。例如:大悲寺外中的黄学监,猫城记中的大鹰,黑白李中的黑李和白李等。基督教对老舍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对人物的塑造和刻画上,他在构思作品时,也巧妙地运用了基督教文化的典故。猫城记以寓言体的手法讽喻了中国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国民性的病态;该小说引用了圣经中的“手指书文于壁”之语结构篇章。在新年的梦想的征文中,他写道“……糊涂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大有希望……糊涂的是永生的,这是咱们。”这里他引用了马太福音中“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他用耶稣之语来抒写自己对当时国事的失望和愤懑。老舍,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努力奋斗着。在抨击教会阴暗面,批判民族弱点的同时,努力塑造着理想的人格,这使他的创作具有了改造民族灵魂的追求和特点。二、英国文学的影响老舍27岁就去了英国,当时身处异乡,处于创作初期的他,正是受到狄更斯、康拉德、萨克雷等英国文学大师的影响,借鉴了他们文学创作的许多长处,而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老舍在创作初期对名家的模仿,主要体现在创作风格和创作倾向上。首先,在创作风格上,他像狄更斯一样,用幽默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由于自幼过着辛酸的生活,他二十几岁便有了中年人所具有的气质,对于许多荒谬之事都幽默地一笑了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当他读到狄更斯的作品时,结识了那种带有温情主义的幽默,由此,他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潜心模仿狄更斯式的幽默。因而他一开始就对狄更斯的作品进行模仿。如老张的哲学便是借鉴了尼古拉斯尼可贝尔的结构、人物和手法。但是他的幽默并不止与引人发笑,而更是为了引导读者对那个病态的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如二马的幽默不再是滑稽式的,而是讽刺性的;并在其中注入了更多的悲剧成分。其次,在创作倾向上,他也深受狄更斯等人的人道主义温情态度的影响。他也是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进行的创作,在作品中体现了人力车夫、孤儿、艺人、妖女等社会下层贫民的关怀和同情,反映出他对民族的忧患感。但他不光反映人民的疾苦,还温和而嘲讽地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如牛天赐传中的牛天赐在落难时忽然遇到报恩的王定斋,柳屯的里的那个母老虎也是让县官太太给收拾了。这些矛盾的解决不是通过激烈的反抗斗争,而是出现了“恶有恶报”的结局。由此也反映了英国文学大师的温情主义对老舍的影响。三、英语的影响老舍作品之所以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有丰富深刻的人性内涵,还在于其语言的精彩。他的语言可谓是简而丰,短而长,浅而深。他通过多年的文学实践与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表达体系。现代白话一经他处理,立即变的生动活泼,风趣幽默,俏皮洒脱,凝练含蓄,寓意深刻。老舍的文章为何能写得如此动人,为何如此干脆,这是与其语言传统构成有关的。他不仅分析了汉语的特点,还兼收了外国语言的表达特长。他在英国时直接感受和学习异域文化和语言。一直强调“吸收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在学习西方语言的过程中,他自觉地将中西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有些句法太简单,无法完整地表达思想,因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了不少欧化的语句。主要表现在副词、关系从句、修饰语的运用上。汉语中一般把修饰动词的副词放在主语之后,而老舍打破这一习惯,将这些表状态的副词放在句首,即主语之前,类似于英语动名词的表达功能。例:很高傲自然地,他问了声“干什么?”——四世同堂一直地我立到月牙儿落下去。——月牙儿在运用关系从句时,出现了转折、偏正、因果的倒置现象。例:不能承认他是“迷”住了,虽然他的理想强有力地管束着一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