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级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考试复习题中级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考试复习题一、填空题0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02、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恒大于零,将轴自中央子午线西移500公里。03、望远镜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物像没有准确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04、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减弱仪器下沉的影响。05、由于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之差称为照准部偏心差。06、经纬仪与水准仪十字丝分划板上丝和下丝的作用是测量视距。07、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有中误差、极限误差和相对误差。08、常用交会定点方法有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和后方交会。09、导线的起算数据至少应有起算点的坐标和起算方位角。10、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11、绘制地形图时,地物符号分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12、山脊的等高线应向下坡方向凸出,山谷的等高线应向上坡方向凸出。13、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梯形分幅和矩形分幅。14、路线勘测设计测量一般分为初测和定测两个阶段。15、里程桩分整桩和加桩。16、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水准面。17、水准面是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18、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x轴。19、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20、水准测量中,转点TP的作用是传递高程。21、经纬仪的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22、用经纬仪盘左、盘右两个盘位观测水平角,取其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可以消除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照准部偏心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23、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24、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有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GPS测量。25、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分为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26、相同高程点连接的光滑曲线称为等高线,等高距是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27、测绘地形图时,碎部点的高程注记在点的右侧、字头应座南朝北。28、等高线应与山脊线及山谷线垂直。29、测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表现状越详细。30、地形图比例尺分数字比例尺与图示比例尺两种。31、圆曲线的主点包括直圆点(或ZY)、曲中点(或QZ)和圆直点(或YZ)。二、选择题01、A点的高斯坐标为112240m,19343800m,则A点所在6°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D)A11带,66B11带,63C19带,117D19带,11102、高斯投影属于(C)。A等面积投影B等距离投影C等角投影D等长度投影03、目镜调焦的目的是(A)。A看清十字丝B看清物像C消除视差04、水准测量时,尺垫应放置在(B)。1A水准点B转点C土质松软的水准点上D需要立尺的所有点05、已知A点高程=62.118m,水准仪观测A点标尺的读数=1.345m,则仪器视线高程为(B)。A60.773B63.463C62.11806、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C)。A0°~270°B-90°~90°C0°~360°D-180°~180°07、测量了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分别为:=136.46m±0.015m,=960.76m±0.025m,比较它们测距精度的结果为(C)。A精度高精度相同BC精度高无法比较D08、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63°50′36″,则其反坐标方位角为(D)。A253°50′36″B196°09′24″C16°09′24″-D343°50′36″09、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A)。A.反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反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B.C.反号按边数平均分配反号按边长比例分配D.10、三角高程测量中,采用对向观测可以消除(C)的影响。A视差视准轴误差BC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水平度盘分划误差D11、同一幅地形图内,等高线平距越大,表示(D)。A等高距越大B地面坡度越陡C等高距越小D地面坡度越缓12、展绘控制点时,应在图上标明控制点的(B)A点号与坐标点号与B高程C坐标与高程高程与D方向13、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包括测设(A)。A水平角、水平距离与高程水平角B与水平距离C水平角与高程水平距离D与高程14、沉降观测宜采用(C)方法。A三角高程测量水准测量B或三角高程测量C水准测量等外水准测量D15、道路纵断面图的高程比例尺通常比里程比例尺(D)A小一倍小B10倍大一C倍大D10~20倍16、在(D)为半径的圆面积之内进行平面坐标测量时,可以用过测区中心点的切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投影。A100kmB50kmC25kmD10km17、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为(A)。A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前视读数B+后视点高程C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前视读数D+前视点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