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背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湖北省秭归县整理《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背200题含答案(典型题)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甲、乙订立了一家猪肉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5头家猪,分别为家猪1、家猪2、家猪3、家猪4、家猪5,总价款为1万元。乙向甲交付定金3000元,余下款项由乙在半年内付清。双方还约定,在乙向甲付清家猪款项之前,甲保留该5头家猪的所有权。甲向乙交付了该5头家猪。A:乙B:甲和乙C:都不是D:甲答案:D2.我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A:意外事件B:过失犯罪C:故意犯罪D:不可抗力答案:B3.甲是爱狗人士。一日,甲在路上偶遇一只遗失的小狗,将其带回家精心照料,并贴出启事寻找狗的主人。次日,甲忘记关门,致使小狗跑到邻居乙家,将串门的丙咬伤。不久,小狗的主人丁找到甲要求领回小狗。丙的损失应由谁承担?()。A:丁B:丙C:甲D:乙答案:A4.“过错推定”本质上属于()。A:无过错责任原则B:公平原则C:过错责任原则D:结果责任原则答案:C5.甲外出打工,挂念家中老母,于是在乙商场购买了一部全新手机,赠与了其母亲的邻居丙,并要求每周用此手机与母亲通一次话。不料,数月后,丙用此手机打电话时,手机电池发生爆炸,将丙炸伤。丙的损失应由谁负责?()A:甲母B:丙C:甲D:乙答案:D6.在民事诉讼中,下列人员可以作为委托代理人的是()。A: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B:限制行为能力的人C:受过刑事处罚的人D:人民法院认为不宜作诉讼代理人的人答案:C7.甲的母亲去世后,甲的父亲将住宅独自占用。甲对此非常不满,遂停止向无劳动能力的父亲提供生活费。其父将甲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甲每月向其父提供生活费10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B: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C: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判决缺乏依据D: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答案:B8.北极海域浮冰面积逐渐减小,总计缩小达20%左右,使北极熊难以在浮冰上长久立足,加之某些国家对海豹大量捕杀,使本来就不多的北极海豹越来越少,北极熊更难在浮冰上捕食海豹。我们来到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西北海岸北纬80度附近一海湾时,惊讶地拍摄到了北极熊捕鱼的全过程。我们看到,北极熊改变了以捕食海豹为生和“不下水”的习性,开始跳下冰冷的海水,抓鱼为食。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聪明的物种更能适应环境C:北极环境日益恶劣D:环境变化改变了北极熊的生活习性答案:D9.“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中国梦”的第一要义是实现:A: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B: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C: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案:B10.老张去世,留下他的妻子照顾10岁的女儿,他还有两个兄弟,关于他遗产的继承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女儿未成年,妻子是女儿的监护人,因此由妻子继承所有遗产B:妻子、女儿继承,女儿的继承份额可酌情增加C:妻子、女儿和两个兄弟都可继承,且继承份额相同D:妻子和两个兄弟都可继承,妻子继承一半,两兄弟各继承四分之一答案:B11.关于合同解除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委托合同的解除不具有溯及力B:协议解除不可以与赔偿损失并存C:在合同尚未完成履行时,解除具有溯及力,当事人之间当然回复原状。给付人请求受领人返还给付物的权利是债权请求权,而不是所有物返还请求权D:违约解除有溯及力时,增加的返还费用,应由违约方和守约方共同负担答案:A12.李某租用张某的库房一年,并与之签订合同,但从合同规定的交付租金日起,李某就拒付张某租金,若张某对其起诉,诉讼时效期间为()。A:3年B:6个月C:1年D:2年答案:C13.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A:地震的各种现象B:地震造成的危害C:地震的次生灾害D:地震产生的原因答案:A14.由于债权人的原因,债务人无法向债权人给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可以将合同标的物交付提存机关。债务人将标的物提存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谁来承担?()A:债务人与债权人共同承担B:提存机关承担C:债务人承担D:债权人承担答案:D15.甲、乙二人同在山坡上放羊,乙的羊混入甲的羊群,甲不知,赶羊回家人圈。甲的行为属于()。A:获取不当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