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育的尴尬曹益进如果不只是看到语文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不只是看到个别与表面的对语文的热衷或执着,那么,我们不得不说,语文正受到现实社会环境因素的巨大冲击,其地位与功用正日趋下降和减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而使语文教育的效果无法得以真正提升,任务无法得以真正完成。社会上对语文教育的很多指责,诸如少慢差费、误尽苍生等言论,都不是空穴来风。语文教育陷入尴尬境地。一、语文已逐渐失去大众实用性,语文的运用已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旧时代的人学语文,可以凭借自己的诗文取得声名,然后进入仕途,也就取得了生活保障。写诗作文成了每一位学子必须努力的功课。那时候,写对联,写祭文,写日常公文,写信等等,都是日常生活所需,都是大众所需,做这一切是经常性的事情。这些自然也就成为每一位学子都必须掌握的本领,也是每一位学子走入社会后的通行证。所以那时候的读书人,都会不同程度地舞文弄墨。我们从《红楼梦》中看到,一群青年男女平时玩乐,也在写诗对句;从王勃《滕王阁序》和王羲之《兰亭集序》可以了解到,文人聚会,常要写诗作文。但今天,写诗作文,除非成为作家,否则就很难混得一个饭碗,如果去企业打工,企业恐怕首先不会选择语文水平如何,而会选择如会计、电工之类的技术。对联、祭文已不再通行了,日常公文已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代理,书信已被电话电脑之类代替。平时娱乐聚会,麻将、卡拉OK等已成首选。既然不是日常生活或工作所必需,谁还会去锻炼这些能力?作为一个读书人,如果不是干这方面工作的,不懂这些于生活并无妨碍。今天,尽管学校还要求写作,作文还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在大众的心中除了高考,一切都显得矫情和多余。旧时代的人学语文,读的是文言文,写的是文言文;读的是古典诗词,写的就是古典诗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但今天,人们学习古代诗文,却没有写作古体诗文的要求;对于课本中的其他文体,也很少有对应的写作要求,学与用是相脱节的。没有了相应的语文运用环境,学生的学习无论是学习阶段还是将来就没有了真正的实践运用意义,等于没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犹如学习一门社会不需要的技术,谁还有兴趣花力气去学习呢!或许有人会说,学校、社会多创设语文运用的环境,不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无论怎样的生动环境,学生们想的是与高考有没有联系,社会需不需要用到这些。虽然有的地方还有张贴对联的习俗,有的学校还开展了文学社或诗社等等,但这是少数人的爱好,对社会没有多大影响。二、社会在逐渐减弱或消失对语文的关注情怀,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曾几何时,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学子们参政议政,多通过自己的文章传达。那时一篇妙文一出,几度洛阳纸贵。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文学也还几度出现轰动效应。那时整个社会对于语文都有一份热情,一份关注,一份投入,文学道路上行走的人曾一度拥挤不堪。但今天随着语文大众实用性的减弱或消失,大众对语文的关注情怀也在减弱或消失。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于自己的职业与休闲有了更多的选择,任何一个人更多关注的是与自己的职业本身相关的本领,这样除了从事与语文有关的工作的职业者外,语文已经很难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有一位科级干部告诉我,他们可以一两个月不动笔写字,除了必须看的文件,可以一两个月不看书报。对于名著的了解,大多是通过电视获得的。有人说现在是快餐文化时代,人们乐于阅读如《读者》《故事会》一类的刊物,但我认为这更多的是用作消闲,且是当无法选择其他消闲方式时而选择的,如乘坐飞机、火车时,或在某个无聊的空隙时,随便捡起来打发一段空闲的时光。真正进行学习阅读的人实在太少了。据一份调查,近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记得小时候,常见几个老人和一些青年人坐在一起,听其中一位讲《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的故事,或听唱《三孝记》一类的民间唱词,显得特别用心、诚恳;普通人坐在一起,谈论四大名著背诵几首唐诗宋词,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有兴味的话题。但今天听听人们平时的闲聊话题,谈及文学或文学故事者有几?人们谈论的更多的是商业炒作,是金钱享受,是时尚新闻等等。有些人认为今天文学失去轰动效应,是大众已经淡定,已经成熟,但其实更多的是大众失去了对文学的关注情怀。笔者有时想,过去是语文(文学)在关照人类的命运结局如何,但今天人类得要关照语文的命运结局如何!三、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科技的发展是近现代的事。通信、电子与交通的发展带来了生活形式与内容的革新,可以说今天与古代社会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文章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那时的文章内容很贴近人们的生活,人们阅读文章就是体味自己的生活,在观照自己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