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10页共NUMPAGES10页第PAGE\*MERGEFORMAT10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0页中国服装学校①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是全国最早建立服装类学科的高等院校之一。目前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由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服装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造型设计系、表演系、艺术设计理论部、艺术设计基础部和实验总室组成。②北京服装学院HYPERLINK"http://www.bift.edu.cn/"http://www.bift.edu.cn/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59年,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北京市为主管理。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7000余人,教职员工700余人。近年来,学校秉承“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办学,建立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服装教学体系。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image/73ca5910c7fbfdddc2ce792f"\o"查看图片"\t"_blank"北京服装学院南门7000余人,教职员工700余人,设有5个二级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个系(外语系、造型艺术系)、2个教学部(社科部、基础课部)、1个教学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及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部和研究生部。有20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第二学士学位点、4个双学位点。有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06651.htm"\t"_blank"服装设计与工程、设计艺术学、材料学)和3个市级科研机构(北京市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之一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382744.htm"\t"_blank"民族服饰博物馆。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形成了以本科为主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按照“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方针,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4700.htm"\t"_blank"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艺术设计3个专业被确定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增设了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广告学、电子信息工程、摄影、绘画、动画等6个专业。课程改革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学校承担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教育部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北京市级教改项目,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3年来,教师出版教材及各类参考书120部,另有《服装工业制板》等14部教材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合成纤维生产工艺学》、《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术》等一批特色教材多次印刷,被国内其它院校同类专业广泛选用。邹游,著名服装设计师,我校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讲师,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image/3790312ecbb7677f4ec22664"\o"查看图片"\t"_blank"全国十佳设计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4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01年获北京服装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后赴意大利KOEFIA学院研修一年。长期致力于服装设计和形象设计,曾与中央电视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国内著名媒体以及艺术团体进行合作,并担任多部歌剧、大型开幕式和文艺演出的服装设计。2000年获第八届“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大奖赛金奖。2004年推出首场个人作品发布会,并于当年被评选为年度“全国十佳设计师”。2005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出版专著有《穿出色彩--服装色彩搭配指南》、《解读时装画艺术》等。目前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及设计管理。③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校徽及含义校训:厚德致远,博学敦行“厚德”,犹言大德,引自《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借指人事,是谓厚德育人。德,乃立身之本。《HYPERLINK"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