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考点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láiyuán)、表现和特点【特别提示】1.文化并非影响人的唯一因素文化知识是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实践活动(huódòng)、认识活动(huódòng)和思维方式的因素之一。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huódòng)、认识活动(huódòng)和思维方式。不能将文化的作用夸大为决定作用,文化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长、一个社会的发展。【规律总结】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来把握。从微观上,它影响人们具体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人的言行举止;从宏观上,它影响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思维拓展】文化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在于文化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因此(yīncǐ)会对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易错点人只能被动地接受(jiēshòu)文化的影响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例1[2011·浙江卷]“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rénmen)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rénmen)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3.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的许多思想和精神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深远的特点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是推动(tuīdòng)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丰富精神世界(1)作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要求:积极参加健康有益(yǒuyì)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增强精神力量(1)作用: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原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jīngjì)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提示】(1)文化塑造人生,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2)文化只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影响因素之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的作用也不容忽视。(3)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规律总结】标志词: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了、体验到、体会(tǐhuì)到、领略到、修养、境界等词语;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增强、鼓舞、激励、振奋、促进等词语。注意事项DBB/////////方法技能评析类材料题——题型特点——认识评析类又称为观点评析类,此类试题主要通过一定时事或者生活情境,引发不同的争论,得出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说明。此类试题具有(jùyǒu)很强的开放性,注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的考查,是探究类和辨析类试题的整合题型。设问方式一般是: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请你分析这样做的合理性等。——技巧(jìqiǎo)方法——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取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明确态度,一般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表态;第二步,找准论证点,一般以观点为依据,对观点内容进行分析,找准回答问题的角度;第三步,合理作答,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对观点进行理论分析。——题型演练——1.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fādáɡuójiā)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迫在眉睫。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材料中“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