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24页共NUMPAGES24页第PAGE\*MERGEFORMAT24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24页服装的面料与种类服装鞋帽工业从事服装、鞋、帽生产的加工业。泛称服装工业。国际上通常还包括服饰件的生产。是消费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沿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已掌握用骨针将动物皮缝制成衣服的技术。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距今1.8万年),以及欧洲的马格兰文化遗址中都曾发掘出骨针。来演进采用金属针和金属刀具制作服装、鞋、帽等穿着物。19世纪中期以前的几千年间,世界各国服装鞋帽的生产一直是家庭手工作坊式,主要由妇女承担。也有少数专职缝工、鞋匠走乡串户,上门加工。历代王朝宫廷为满足需要,设置专门机构并征集专门役工从事服装鞋帽生产。中国春秋时期已使用铁针,并有了专职的缝工、织匠。到了汉代,朝廷设立"织室令"、"三服官"等专事督造织物、衣物,以供官府之需。明清时期朝廷经营的织造局、工艺局已形成大作坊,并根据产品及生产方式分出皮作、绣作、甲作等,配备工匠从事分工生产。在民间,明代以后少数城镇有了个体手工小店坊。自晚清起,缝工、鞋匠开始形成行会组织,除官营手工工场外,民间的一些作坊店铺也在扩展,如1795年起开设的苏广成衣铺,分布上海、江浙、广州等地。19世纪中叶,西方裁剪技术传入中国,西装、皮鞋制作业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在缝工中逐步形成奉帮(又称红帮,做西服)、本帮(做中式服装)、大帮(以做军服、制服为主)等裁缝帮会,生产方式仍以个体、小作坊为主。20世纪初,服装鞋帽生产渐由手工加工向机器加工过渡。形成与发展现代服装鞋帽工业形成于19世纪中叶。工业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开始采用机器进行集中而有分工的商品生产。世界概况服装鞋帽生产较早地成为独立加工业的是美、英、法等国。1830年,法国人B.蒂莫尼耶发明了第一架单线缝纫机,1851年美国人I.M.胜家改进为脚踏缝纫机,投入批量生产。缝纫机的普及促使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并进而推动裁剪机、延布机、锁眼机、绱鞋机、整烫设备等一系列配套设备的陆续问世,为服装鞋帽工业走向机械化、集中化、专业化生产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的服装鞋帽生产仍处于小型工业或作坊式的状态。5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普遍开始重视发展服装鞋帽加工业及其世界性贸易。英国以男式服装、鞋帽类见长,法国以高级女装著称,联邦德国注重生产运动服及各类生活便服,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则成了鞋类的主要生产国。70年代世界服装鞋帽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美国和欧洲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由于内部产业结构变化及劳动成本提高,一些服装鞋帽生产厂商纷纷以独资、合资经营或转让商标的形式,将产业向亚洲等一些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另一是亚洲有几个国家和地区如香港、南朝鲜、台湾的服装鞋帽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至80年代,已成为世界服装鞋帽贸易市场的重要出口国家和地区。1984年以来,香港的服装出口量常居世界首位,台湾也成了世界鞋类最大出口地。然而,到80年代中期,加工设备比较先进、工业技术比较发达的优势,仍在欧美和日本;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服装鞋帽消费市场。中国概况中国自19世纪中叶西装传入后,吸收其机器加工的特点并引进缝纫机。清政府在各省开办的一些工艺局,也开设了成衣缝纫、制靴、制帽等科目,招收艺徒传授机器加工技术。20世纪初缝纫机在一些大中城市逐渐得到推广,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出现了新光内衣织造厂、盛锡福帽庄以及其他一些针织衫袜厂、胶鞋厂等。其中有些产品已有一定影响。据全国20个主要城市统计,1947年共有服装工厂(场)1785个,每个平均工人数近26人。其中稍具规模的是上海、南京、武汉、北平(今北京)等地的一些官营服装厂,以生产军需被服为主。当时全国缝纫业从业人数约60万,工厂人数约占7%,其余均是分散的个体工匠。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服装鞋帽工业在40年中逐步实现三个转变:①从以加定货、承接门市零活来料加工为主向成衣批量生产为主转变。尤其是1972年后,在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扩大了成衣生产的比重,由1975年的3.3亿件提高到1985年的16多亿件,平均年递增率约为13%。②从手工方式向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变。1956年全国服装业仅拥有40万台缝纫机(绝大多数是家用缝纫机),其他如裁剪、熨烫、钉纽扣等主要靠手工,鞋帽行业机器设备更少。各地服装鞋帽工厂通过技术革命与革新改造老设备,研制或引进新设备,至80年代,基本实现半机械化、机械化加工,并有一些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专用设备投入使用,生产能力大为提高。一大批工厂的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③从雏形工业向具有较完整体系的独立工业转变。中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