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考题分析下面想谈一谈我们认为不好的高考题。这些题目反映出来的问题,仍和前两年基本相同。令人担忧的是,其状况改进不大,甚至个别问题更加严重了。最主要的问题是,(1)个别题目超出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其导向很不好,会大大加重学生高中学习的负担,却起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2)个别题目生编硬造,根本不是数学问题。做题变成了空洞的解题训练。正如著名数学家柯朗所说,这‘虽然可以提高形式推演的能力,却完全无助于对数学的理解’;(3)个别题目偏难,超出了对高中生能力的要求。也很难达到选拔考生的目的。下面我们分别讨论一下:个别题目超出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其导向很不好,会大大加重学生高中学习的负担,却起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由于这些题目的内容超出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它们的出现,会使得高中教师认为必须在高中教学中补充这些内容,才能有好的成绩。从而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使我们在选拔学生时,不是看他中学数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其能力怎样。而是看他对这些补充的内容是否了解。造成了不公平。另外,这些内容通常是大学生才要求掌握的。完全没有必要在中学讲授。甚至,个别内容在整个数学中地位并不重要。不应该给学生讲。在这部分题目中,我们特别想说说数列的递推公式问题。广东(理)19.(本小题满分14分)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且成等差数列。(1)求的值;(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有【解析】(1)相减得:成等差数列(2)得对均成立得:(3)当时,当时,由上式得:对一切正整数,有(lfxlby)我们一再提出,在高中课程标准中,数列的差分方程(递推公式)只在系列4的《数列与差分》中出现,而且只要求线性差分方程。(即使这部分内容也没有被纳入高考内容。)对非线性的递推公式更不应该要求。这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属于现代离散拓扑动力系统。它们关注的是,诸如初始值的微小扰动对系统的影响、递推公式中参数的变化对系统的影响等等,即人们目前常提到的混沌现象、分形几何等。而不是像我们目前中学那样,对一些极特殊的方程,用一些极特殊的技巧来求通项公式。在数学上,这样做的意义及其有限。无论从方法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不值得重视。用这种题作为难题来选拔学生更不应该。因为这考查的主要是,形式演算的技巧与能力,无助于学生对数列(函数)性质的理解。前两年这类数列递推公式的考题几乎不再出现,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最近这类题又卷土重来。值得警惕。希望出题者能慎重。当然,如有不同意见也希望能展开讨论。类似的题还有(2012年全国新课标理16)数列{an}满足an+1+(1)nan=2n1,则的前60项和为这道题即使不去求通项公式,靠观察、归纳、猜测,也是难了。安徽(理)(21)(本小题满分13分)数列满足:(I)证明: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II)求的取值范围,使数列是单调递增数列。【解析】(I)必要条件当时,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充分条件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得: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II)由(I)得:①当时,,不合题意②当时,当时,与同号,由当时,存在,使与异号与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矛盾得:当时,数列是单调递增数列(lbylfx)安徽这道题,从数学上来说,是一道好题。它不是靠技巧去求递推公式,而是研究这个数列的变化趋势。但是,由于要讨论极限,超出了高中数学的要求。高考的题目,应立足于高中数学内容,来考核学生的能力,不应该用大学的内容来选拔学生。另外,理科全国卷的大纲版(非课标版)的22题,也是数列的递推公式。除了递推公式外,超出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题目还有福建(理)10函数在上有定义,若对任意,有,则称在上具有性质。设在[1,3]上具有性质,现给出如下命题:①在上的图像时连续不断的;②在上具有性质;③若在处取得最大值1,则,;④对任意,有。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演绎推理和函数。难度:难。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函数定义的理解,说明一个结论错误只需举出反例即可,说明一个结论正确要证明对所有的情况都成立。断的。解答:A中,反例:如图所示的函数的是满足性质的,但不是连续不B中,反例:在上具有性质,在上不具有性质。C中,在上,,,所以,对于任意。D中,。这道题讨论的是,高中数学不要求的函数凹凸性。而且全是形式的讨论。下面的这两道题都用到了二阶导数。辽宁(理)12.若,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A.B.C.D.【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难题.【解析】验证A,当,故排除A;验证B,当,,而,故排除B;验证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