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集成电力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等专业。可以说,该行业涉及的专业很多,以工科专业为主。{机遇看点}未来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保持外贸出口稳定。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培育成为消费热点,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带动传统产业改造,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2009年4月国务院文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电子信息产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电气信息类人才在全国各地都有着广阔的市场,但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这些经济发达地区。虽然这些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多,但大部分公司都要求应聘者要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很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在这些地区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应届毕业生需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技能才有可能被聘用。所以,毕业生应适当改变自己的求职心态,避免就业地区和就业领域过于集中。中小城市和西部城市常处于“人荒”的境况,中小企业仍求贤若渴,毕业生大有用武之地和发展机会。轻工纺织食品业衣食住行,人生大事。古来皆然,天下尽知。人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改造着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茹毛饮血、衣不蔽体的时代早就远去,现代社会里,衣服穿暖吃饱饭也都只能算是最最初级的生活需求。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如何穿得更漂亮吃得更健康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轻工纺织食品类专业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逐渐走进了考生和家长们的视野。大家不要一看到“轻工”“纺织”“食品”字样,就立刻联想到在前些年的国家经济体制改制过程中,那些前赴后继破产倒闭的相关行业的旧式国企--它们衰败的命运各有各的原因,与行业本身却是扯不上关系的。情况正好相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和经济发展成果的不断巩固,轻纺食品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经营业绩早就大大改善,从而也带动了高校相关专业的重新崛起。看看轻工纺织食品这个家族麾下的成员吧:既有老牌的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食品质量与安全、商品检验,也有新兴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染整工艺、食品工艺教育、轻工生物技术……普通老百姓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齐备了,还进一步研究着怎么吃才营养怎么穿才漂亮的课题,为数量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人士更好地享受高质量生活提供建议。传统与时尚的元素在这里和谐共处,普罗大众跟小资中产的日常需要也都能满足,确实很丰富,很强大,也相当生活化。{机遇看点}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纺织业调整振兴规划,主要针对2009年至2011年这三年,提出了五大目标。其中首要目标就是:稳定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保持10%的增长率,出口保持8%的增长率。曾几何时,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纺织行业是夕阳产业、落后产业,远不如汽车电子等行业能起到支柱作用,有的地方还提出要限期淘汰纺织;一些银行对纺织业也不看好,认为是高风险行业,见了纺织就不敢贷款。事实上,纺织业为我国的GDP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49%。这49%里,服装、衣着的消费占城市居民人均支出的10.77%,农村的衣着消费占农村居民人均支出的5.9%;全国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为29%,纺织业的贸易顺差就占到全国贸易顺差的近60%。从2001年到2008年,全国货物贸易顺差83%是纺织创造的……可以说,纺织行业仍是国家支柱产业,尽管受到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冲击的影响,同时也有国内宏观经济紧缩政策的影响,但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将大大增强行业的信心。据统计,2007~2008年,全国新增食品类专业的高校49所,初步形成了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全方位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