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东晋历史简介篇一:东晋简介东晋简介西晋王朝灭亡后,汉族政权退守江东。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东晋政权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到公元420年被刘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享国103年,历4代11帝。公元316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预备恢复晋朝的统治。三一七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东晋是门阀政治开展的鼎盛时期,皇权衰落。司马睿称帝有赖于南方官僚士族的拥护,东晋政权建立之初,先后平息了王敦和苏峻之乱,统治趋于稳定。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先后支配着王朝政局。东晋尽管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中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在东晋时曾进展过屡次,在其中也不乏名将的指挥。公元311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遭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在此之后,当权的士族多标榜北伐以增加门户声威,其中以桓温的三次北伐最为著名。他曾经收复洛阳,进入关中,进兵河北,但都未可以稳定北伐成果。公元386年,前秦南下,东晋面临空前威胁,在宰相谢安的运筹下,谢石、谢玄率北府兵大败前秦军队,获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性成功。之后立即便其弟进军北方,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获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严峻成功。此后,南方由于外乱威胁解除而迸发内战,孙恩、卢循起兵。桓玄在内战中获胜,一度篡晋。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镇压了农民军,并通过北伐树立声威,最终取代东晋。由于东晋统治者安于江南,不以恢复中原为意,门阀大族致力于南方的庄园运营。北方大族及大量汉族人口迁徙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时机,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开展。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开展不断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他们对旧体诗作出改革,为今后隋、唐的诗文盛世制造了前提条件。在社会消费上,北方的手工业技术与南方的技术互相交融,使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下的北方农民和土著农民辛勤劳动,开辟南方广大的山泽荒野,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使中国经济重心开始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那么堕入分裂混战,黄河流域成为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主要游牧民族争杀的战场,并分别建立了本人的国家,互相争霸,不断有国家成立和灭亡。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拔部统一北方,这13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互相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等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氐族建立的成汉,共十六国,和东晋汉族政权长期对峙,史称五胡十六国。除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魏、丁灵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4世纪下半期,氏族贵族建立的前秦,由于皇帝苻坚励精图治,国家逐步强盛,根本上统一了北方。公元383年,苻坚领兵80万进攻东晋,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最终以东晋成功、前秦失败告终。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了再度堕入四分五裂和军阀混战壮态。由于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使他们更多的接触到华夏文化,使之与汉民族逐步开展为同一生活习惯的民族,进而被汉族交融。自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原北方大体已构成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混居的人口构成方式,使中国正式成为具有类似生活习惯的多民族国家。五胡十六国兴亡表篇二: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晋朝皇帝列表西晋篇三:东晋初期的王导东晋初期的王导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平常百姓家),为咏史诗,主要是感慨人世的沧桑:显赫一时的王导、谢安等士族大姓,如今已是斜阳花草埋荒家,当年王导居住的乌衣巷也变成了平常家院。王导(276—339),字茂弘,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曾依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司马。睿出镇建邺(今江苏南京),导随之谋划,结合南北士族,拥睿为帝,导为宰辅,总揽国政。王敦乱平,以司徒进太保。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世说新语·言语》中有这么一段描绘:“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