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8页新技术推广总结---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自该新技术项目获审批以来,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医务科审批、同意,科室集体讨论后实施,所有病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一)背景。精索静脉曲张系指精索的静脉回流受阻、瓣膜失效、血液反流而引起血液淤滞,导致蔓状静脉丛扩张、伸长、弯曲。它95%发生于左侧,两侧较少。多数人认为精索静脉曲张可以影响精子的发生和精液质量而造成不育,引起患侧阴囊坠涨不适,手术治疗后大部分人能恢复生育能力及缓解不适症状。b超及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二)技术要点。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是通过显微镜放大后鉴别出精索静脉的动脉、静脉、淋巴管、神经,予以结扎除输精管静脉之外的所有静脉的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三)经济、社会效益。与腹膜后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和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相比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静脉结扎更彻底同时能够保留睾丸动脉、神经及淋巴管,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更少,对精液质量差的不育患者术后精液质量提高率,术后自然受孕率更高。目前我们周边医院及XX县区医院都没有开展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此项技术可以填补XX县区的技术空白,可以吸引更多的病人前来就诊治疗,业务量会有明显的提升。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四)安全性评价、医学伦理评价。目前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是欧洲泌尿外科指南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是2011版泌尿外科治疗指南精索静脉曲张治疗的推荐手术方法。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与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相比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并发症更少,尤其是对精液质量差的不育患者术后精液质量提高率,术后自然受孕率更高。截止目前,所有30例手术顺利,术后精液质量改善,疼痛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无重大手术并发症。总之,该技术安全、疗效确切,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五)随访评价:所有病人都进行了随访。结果:①术后门诊复查精液分析精液质量有改善,有一例已经怀孕,疼痛患者疼痛基本消失。②病人皆对治疗效果满意。满意度100%;③疗效好;④与同期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相比无明显住院费用上涨。⑤患者在在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病人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上,与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相比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该新技术、新项目已在我院得到成功实践,有进一步推广价值。泌尿外科杨志国2013-10-10第二篇:推广新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我镇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镇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2年6月5日)对保护性耕作曾做出批示:“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部要制定规划和措施,积极推进这项工作”。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1.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和内涵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它的核心技术和价值是通过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主要包括四项技术:一是农作物秸秆覆盖技术,是在作物收获时,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这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础;二是机械深松技术,这是与传统耕作相区别的技术环节,作业时,不翻动耕作土层,用深松机使土壤发生纵向移动并自然回落,不破坏地表秸秆覆盖,又可以打破犁底层;三是免耕播种技术,在有秸秆覆盖的地表,用免耕播种机完成播种施肥作业,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环节;四是化学(机械)除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2.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2.1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19世纪30年代,美国持续干旱并风暴肆虐,西部大开发后裸露疏松的农田难以抵挡大风的袭击,形成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黑风暴”推动了各种保土保水耕作方法的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总结形成了保护性耕作法,扼制了沙尘暴的再度猖獗,同时增加了土壤贮水量和肥力,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基本取消铧式犁耕作,保护性耕作已成为基本的耕作模式;前苏联、以色列、巴西、印度等国也开展了相当规模的试验研究。2.2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于上世纪90年代初“来”到中国从1993年1月开始,中国农业大学、XX省农机局与澳大利亚合作,试验研究保护性耕作,历时10多年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保水保土、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