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刷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2024年广东省《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刷200题通关秘籍题库【典型题】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下列网络技术中,不属于数据安全技术的是:A:数字水印技术B:数字媒体技术C:数字签名技术D:网络防火墙答案:B2.2014年,全国城市公办幼儿园仅占学前教育学校的:A:0.096B:0.066C:0.075D:0.104答案:C3.方某遛狗时,狗突然挣脱绳索,咬伤3岁的李某。当时李某的父亲正在用手机打电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某应当负全部责任B:李某父亲应该负全部责任C:方某承担主要责任D:李某父亲承担主要责任答案:A4.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下列婚姻不属于无效婚姻的是()。A:丙与姨家表妹青梅竹马,无奈家人不同意,两人便远走他乡,秘密结了婚B:甲在老家已与一女领结婚证,后出来打工,又与别人结婚C:丁今年20岁,与同龄的某女自小定亲,经算命今年是旺年,便结了婚D:乙无意中撞见了某女的秘密,便威胁她和自己结婚,否则便将秘密宣传出去,该女被迫与其结婚答案:D5.甲与乙分别就一项相同的发明创造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专利,请问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按照什么原则来处理此类事项?()A:一体对待B:完成在先C:使用在先D:申请在先答案:D6.静脉产业:指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如同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静脉一样。A:当今,世界发展遇到两个共同难题:垃圾过剩和资源短缺。变废为宝是解决的有效途径,如某企业利用花生壳生产夹板作为建材,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B:德国的绿点公司负责社区黄色垃圾箱和垃圾袋中垃圾的收集、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处理费用由获得“绿点”标志认证的企业或销售商支付C:某企业用“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经济模式开采原生自然资源,并注重资源利用,关注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D:某企业规定,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并明确废弃物的管理原则,避免产生—循环使用—最终处置答案:C7.尽管新儒家学者无一例外地夸大了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在现代化社会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因而是需要否定和批判的;但此种影响的实际存在倒确乎是毋庸置疑的。A:对儒家哲学作用的夸大所造成的影响B:儒家哲学在过去发生过的实际影响C: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可能对社会发生的影响D:新儒家学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C8.甲、乙夫妇二人育有一子一女,其子丙娶妻丁,生子戊,其女己嫁至邻村,甲死后遗产有房屋3间,对于甲的遗产无权参与继承的是()。A:己B:乙C:戊D:丙答案:C9.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5亿人口3亿多文盲的教育弱国,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规模世界第一的教育大国,更多贫民子弟得圆大学梦,更多高校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其中的快速发展与巨大成就,绝对不宜以“外国月亮才圆”的心态一味________。A:自命不凡B:狂妄自大C:目空一切D:妄自菲薄答案:D10.下列关于各物权转移发生效力的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导致物权转让的,自法律文书生效时发生效力B:动产物权的转让,一般自交付时发生效力C: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D:不动产物权的转让,一般自交付时发生效力答案:D11.甲委托乙购买某型号山地车一辆,乙到商场后发现山地车脱销,担心甲急需使用,遂为之购买普通自行车一辆,甲拒收,乙诉至法院。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乙的行为属于有效行为,因为是为了甲的利益B:甲、乙之间无书面委托书,委托关系不成立C:甲不得拒绝受领,因为乙有代理权D:甲拒绝受领的行为合法,乙的行为属于越权代理答案:D12.国家所有是指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财产。在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根据2007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财产属于国家所有的是()。A:草原B:土地C:无线电频谱资源D:电信设施答案:C13.2012年1月1日,甲就自己的二手货车与乙签订了买卖合同。2012年1月5日,甲将货车交予乙。2012年1月7日,乙将购车款交与甲。2012年1月10日,甲、乙到车辆管理部门就该车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乙取得该车所有权的时间是()。A:40915B:40918C:40913D:40909答案:C14.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