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深刻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闪烁着灿烂的管理智慧。管理是文化的产物,而文化的起源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研究中国式的管理,必须研究中国历史上生产方式的演进,并深入研究中国文化所揭示的深层次的理念和价值观。中国古代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文化,孔子的“民本”、“仁政”、“义利”思想,以及“修齐治平”、“选贤与能”、“和为贵”等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影响深远。孙子兵法中的“道、天、地、将、法”被应用于经营实践中,可作为制订公司战略的指导原则,“智、信、仁、勇、严”可作为培养管理人员的标准,“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可作为指挥艺术的指导原则。战国时期,韩非总结了法家思想,建立了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为今天推行“制度化管理”和“依法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当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本着扬弃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还要抱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取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学习全世界近百年来蓬勃发展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本次讲座力图对传统文化进行一次正本清源,找出真正能代表华夏文明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寻求这一人文精神与现代管理精神的趋同,并补充和引导现代管理朝着有利于人类的和平、减少人类灾难,长久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1988年一批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云集法国巴黎,探讨新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时,达成这样的共识:人类要解决当今的问题,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寻求孔子的智慧。导言: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面临的困境人类面临着一次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五大支柱蕴含的“合”、“和”的思想周易——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国哲学的源头,包括:义理之学、象数之学。阳——代表进取之精神,1、3、5、7、9阴——代表消极的、被动的,2、4、6、8、10看卦的基本原则:1,物极必反;2,阴阳交互则吉;3,当位则吉;4,中位则吉。以乾卦为例。初九潜龙勿用。九二现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谦谦,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也称九五之尊,5为阳,阳当位。上九亢龙有悔,物极必反。论语与管理一章人性假设导言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阳货篇第十七•3》孔子说:“只有上等聪明的人和下等愚笨的人是不会改变的。”记:有些人的人性受外界作用不大,从智力上言指上知与下愚,从善恶上言指圣人与恶人。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里仁篇第四•5》孔子说:“财富与地位,这是人人想得到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记:人性的这一属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孔子讲此话并未否定这一人性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性,只是强调“取之有道,去之有道”,若能取之有道,去之有道,将是人类社会的福音,真正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生境界。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阳货篇第十七•25》孔子说:“只有奴婢和小人是最难对待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放肆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又会抱怨怀恨。”记:这里小人是一般人而非恶人、坏人,实际上人分三类,即君子、小人、恶人,君子、恶人在社会中是极少数人,而绝大多数人是小人即一般人、凡人。6.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篇第五•25》孔子说:“动听的言辞,讨好的脸色,十二分的恭顺,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孔丘也认为可耻。心里藏着对人的怨恨,表面上却把他当作朋友,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孔丘也认为可耻。”记:孔子讨厌当时的官场上的形形色色的巧言令色、不坦诚的伪君子。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第十二•16》孔子说:“君子促成别人的善,不助长别人的恶。小人的做法与这相反。”记:孔子一生多遭小人的算计,对小人认识入木三分,此处小人不是指的普通人,而是指恶人。8.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阳货篇第十七•16》孔子说:“古人常见有三种毛病,现在的人或许是没有这些毛病了,(但还不如古人。)古代的狂人心高志大,不拘小节,现在的狂人却是一味放荡,肆无忌惮;古代矜持过分的人,棱角太露,难以接近,现在矜持过分的人,却是乖戾多怒,与人相争;古代的愚人能直来直去,现在的愚人,却是惯于欺诈。”记:孔子也感叹人性今不如古,看来人性的假设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性本身是一种社会条件下的客观存在,这与马克思关于人性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性的论断,意思非常相近。9.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第七•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