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象与图象古代文学论文语象与图象古代文学论文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语言的传述,或者说,语象的表达,是最主要的教学策略,但随着信息时代与读图时代的到来,知识的组织和传授,在讲究快捷、有效的同时,须兼具有学术的知性和艺术的美感,因此,图象的介入便成了必然。但是要指出的是,图象介入到教学,它与语象的关系,既不是各行其事,也不是简单叠加。在“语象———图象”的教学方法中,二者是互译、互补、互助、互相发明的关系。首先,从图象对语象的作用来看,语象虽依然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工具,但辅之以图象,则有利于改变其平板直入,枯燥无味的说教,使知识得以形象化与直观化。———如此,知识便容易嵌入和接受。那么,图象的切入,在教学的过程中,究竟以何种方式呈现,才可以济助语象,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总的来说,大概有以下三种:第一,根据所讲授的内容,适当配入一些精选而得的图片和视频,以图片与视频来发明知识的内涵即抽象意义,使原来需要通过纯粹的逻辑思维才能艰难掌握的知识,现在可以在理性推导和感官刺激的双重启发下,更自由、也更轻松的掌握,比如,我们古代文学中讲《诗经》,诗经中涉及到很多名物,如果我们单纯从学理上来定义这些名物,虽然也讲的清楚,但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来看,不如在学理说明后,附上一张张精美的动植物图片来的有效。又比如汉代京都大赋,奇字怪句,往往叠出,意义不好诠解,但是如果我们在它描写都城题材的地方,附上一幅长安或洛阳的都城平面图,在它描写田猎山川题材的地方,附上一幅地理山川图,这对于文意的疏通和理解,显然是非常有效的。当然,有的情况下,我们还会使用一些视频来演示一篇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比如像《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写到项羽最后被围困于乌江,仍然以一人之力,对抗数千之敌,在杀数百人之后,“身亦被七十余创”,最终自刎而死。对于这一段文字,我们讲授时可以选择一个好的电视剧片段或历史纪实视频,通过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在宏大的战争场景中,直观地体味出项羽的英雄气概,以及汉将为冒功而肢解项羽的残忍及血腥,从而也直观地展现出《史记》的高超叙事艺术,这些内容,如果单纯用语言来解释,恐怕不仅费辞,而且也不会使学生有一种直面的效果,不会引发他们对《史记》叙事艺术的更深思考。第二,通过分角色演出来再现文本情境,以达到“图象”演示的教学效果。我们讲授古代文学中的戏曲时,尤其要重视这种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派学生扮演角色,在课堂上进行现场表演从而完成课程的讲授(当然,角色的分派,需要事先告知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作准备,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须参与其中,给予技术上的指导),这种讲授方式,可以带来两个积极的效果: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二是通过他们的表演,不仅使表演者本人深入了解了文学文本的意义内涵,同时也可以将他们个人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想象再现给其他同学,从而在客观上,达到一种可视性教学的“图象”演示目的。第三,可以借助田野考古的方式,通过寻访历史遗迹,引导学生在想象与现实中创建一种历史情境,然后设身处地,在这种重构的历史情境中来解读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从而完成“图象”演示的教学过程。我们讲授古代文学中的一些登临怀古之作时,往往需要用到这种方法,比如学习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就可以重登三山,俯瞰南京城,感受他所描绘的“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美景;学习刘禹锡的《乌衣巷》,可以去夫子庙旁、秦淮河畔的王谢古屋考察,细细体味它“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变化;学习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可以一上岳阳楼,重新领略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奇景等。这些古香生色的历史遗存,与文学文本所描绘的艺术图景,往往可以互相发明、互相映衬,构成一个艺术审美的生动现场,当学生身处这个生动现场,他们对于文学文本的艺术之美,感受自然独特且深刻了。当然,这种田野考古的工作,由于受时地等各种因素的局限,因此对于历史遗存,我们不可能一一去探访,但可以就近取材,对于本地保存的历史遗迹,我们应该尽量作实地考察,而其他无法实访者,则可借助互联网来获取相关的“图象”信息。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图象介入语象,能够使平板抽象的意义变为生动可视的形象,知识以一种更加直观可感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大大提高了它的传授与习得的效率。另外,在“语象———图象”的教学机制中,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也即语象对图象的作用问题,图象的介入,是为了更好的辅助语象,它本身并无充分的能力来独自完成教学的过程,因此,它的作用,必须在语象的引导和支配下来实现。而语象对于图象的引导和支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语象必须对图象实行逻辑化整合,图象参与到教学中,并不是随意安插,任意处理,它必须是经过精选,证明与所讲授的内容密切相关,并且,其出现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