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民族文化论文篇一:民族文化论文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摘要:少数民族地区整体发展相对薄弱,校本课程的开发也相对滞后,即便开发其内容也与非民族地区雷同,而以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则明显不足。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民族文化为背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途径、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现状、途径等进行分析。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我们知道:一个民族丧失现代化将意味着民族的贫困,丧失传统文化则意味着民族的消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自己文化的特性,也就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民族。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在衰落、消散与无人继承的现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与知识传播主要场所的学校,应积极思考如何解决此种问题的途径,因为文化传承就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教育问题。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明的主要途径,在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上有其独特的作用。其中课程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即应承担起挖掘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责任,因此运用校本课程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不失为一个最好的选择。一、对“校本课程”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解读校本课程是学校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办学资源,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设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解决学生所学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分离、教师和学生与课程的分离等弊端,也可使学校从中央集权的课程行政体制中解放出来,使教师从各种干扰教学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使学生从压抑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课程中解放出来。现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广泛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价值和丰富的内涵。当然,民族传统文化并不等于优秀文化,不等于文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在少数民族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文化中优秀的成分,它既体现着民族特性,又属于民族文化的精粹。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一)有利于系统综合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一般而言,校本课程开发都是由当地的专家学者或者是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本民族、本地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内容特点、全面系统的编排而成。校本教材具有完整性、重点突出性、讲解的详细性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时能掌握重点,能全面系统地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改变过去由老人或者是上辈口传身授带来的缺点与不足,大大提升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传授内容的全面性,因此,利用校本课程有利于系统地综合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二)有利于大面积地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后,主要是在学校实施,学习对象主要是当地的学生,这样教师传授时,其学习者就是一群学生,而不是单一的某个人或某些人;改变了过去民族传统文化传授单一模式和小规模传授的模式。这样就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当地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掌握与认识,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至于失传,增加了民族传统文化学习者人数,扩大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三)有利于精确高效地传授民族传统文化以课程的形式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老师明白每一节课要讲述的内容,知识精简集中,有助于学生在一定时间里获得大量的文化知识,避免通过其他途径只言片语的了解,需要漫长的时间,费时费力,又对传统文化形成不了系统的认识,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有特色,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乡土是学生的教科书”。以往的全国统一课程,知识脱离实际,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后感觉用处不大,以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民族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让他们了解他们当地的风俗习惯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改变传统课程内容,使学生学有特色,满足与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他们对本民族的认识与了解,改变知识无用和读书无用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四)有利于民族地区学校冶铸学校特色。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特色,要想打造学校,必须冶铸特色。在民族地区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之中,对于彰显学校的文化精髓、冶铸学校的品牌特色更具现实意义。可使学校教育在传承本国主体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完成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扩大其民族独特文化的影响范围。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特殊条件的限制,一些少数民族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或过分强调民族认同而固步自封,或过分强调国家认同而被主流文化所同化。在民族地区开发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为形成普遍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