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20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20页市司法局工作报告20xx年,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一、六五普法顺利开展,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持续推进市普法办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和指挥督促职责,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推进,为“法治余姚”、“平安余姚”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一)制定计划,强化引导,确保“六五”普法有序开展年初,及时研究制定了20xx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并以市两办名义下发全市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各部门,明确目标任务,加强指导监督。鉴于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拟定了普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供领导参考、决策。组建了“六五”普法讲师团,公布了市“六五”普法宣讲团成员名单及宣讲课题,为社会各界提供菜单式的普法宣讲资源。对我市“六五”普法联络员队伍进行调整和充实,组建了由410人组成的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另外,还编写下发了《xx市“六五”普法工作指导手册》。(二)突出重点,落实制度,扎实开展“法律六进”工作一是领导带头,推进全市“法律进机关”。组织开展了以行政强制法视频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市长学法”活动。组织实施了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并将考试情况纳入年度公务员学习培训目标管理考核及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定优秀的前置条件,使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点面结合,拓展“法律进企业”工作。调研、走访了市总工会、工商联、人社局等部门和单位,出台了深化“法律进企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外来务工人员为普法重点,以“五个结合”、抓牢“五大途径”为重点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开展了“法律进企业”试点,指导兰江街道、市经济开发区等单位开展“小餐厅大讲堂”活动,并向部分企业授予了“职工法制学校”铜牌。三是走访协调,推进“法律进学校”工作。走访了省级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丈亭镇中,以之为样本调研、总结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需落实思想、组织、制度、师资和经费五个保障的具体思路。会同市教育局组织开展青少年“法在心中”法制宣传征信主题活动,通过阅读《法律连连看》、给家人老师写“德与法”感悟信等形式,让学生领会学法、用法、守法、遵法的感受。四是抓住契机,推进“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单位”工作。部署开展了全市“浙江法治宣传月”活动,全市共上报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48份,举办法律咨询活动180多场,播放普法影片40余场,发放《xx市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宣传册2千余份,法制宣传水杯、雨伞等宣传资料2.7万份。会同市金融办开展金融法制教育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工作的职能,面向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和金融业务机构印发主题活动宣传折页1.2万份。积极参与省统计法、xx市人大宪法颁布30周年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并在统计法知识竞赛中获得省优秀组织奖。(三)动态管理,狠抓质量,努力提升民主法治村(社区)工作一是建章立制,实施动态管理。联合市民政局,出台“民主法治村(社区)”动态管理制度,把“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从过去的重数量达标向重质量达标转变,对已获得xx市级及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命名单位的创建活动和创建效果进行跟踪检查、考核验收、推荐晋升、监督管理。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阅台帐等形式,抽查了全市21个乡镇、街道的余姚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反馈。二是择优晋级,提升我市创建工作档次。今年,梨洲街道明伟村和低塘街道镆剑山村顺利通过了xx市司法局、民政局两家联合组织的省级“民主法治村”预检。同时,还有2个行政村创建并申报了宁波级民主法治村。截止目前,我市已有全国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村12个,宁波级民主法治村、社区50个,余姚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达标率分别达89.4%和77.1%。我市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成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4月28日,人民网、新华网和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对我市“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泗门镇谢家路村,开展了“民主法治创建媒体行”活动。7月18日,人民日报也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四)立足创新,多方协调,积极推动法治文化建设一是借鉴经验,理清法治文化建设思路。一方面,派人赴南京、苏州等地学习考察法治文化建设情况,谋划我市法治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走访了部分乡镇、街道,与分管领导、司法所同志进行了沟通、交流,从而确立了我市法治文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