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会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并举例1、基本归因错误p58归因偏差(attributionwarp)上述的归因理论,特别是凯利的模式基本上都假定归因是一种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但学者们指出,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合实际的偏见。过高估计内在因素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忽视一致性信息自我防御性归因基本归因偏差:从内部对行为加以归因,忽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但是,一些研究表明这种偏差主要出现在强调个体自主的西方文化中。因为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一个人被看成是独立自主的,他或她的行为反映了其内部特点、动机和价值观。2、首因效应p36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例子:《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准备效力东吴,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将其拒于门外。3.晕轮效应p38光环效应(Halo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案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072.htm"\t"_blank"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那圈“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8494.htm"\t"_blank"月晕”,它真实地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是推断的。4、核心特质5、群体极化p193群体极化(GroupPolarization)最早是由JamesStoner于1961年发现群体讨论时的现象而提出。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7、囚徒困境p149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8、门前技巧p1659、社会懈怠p155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对社会懈怠现象的解释是由Kerr、Bruun和Harkins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团体中,由于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会埋没在人群中,所以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降低,从而不大去努力,致使作业水平下降。10、社会支持p139218社会支持有助于我们应对压力。Norris等人关于灾难后果的研究发现,最能够应对灾难的人是那些觉得自己拥有社会支持的人。关于社会支持的跨文化研究:Bond(1991)发现在强调依赖和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人们不容易出现跟压力有关的疾病——人们可以获得社会支持;而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则期许人们要靠自己——这种态度可能不利于健康。JamesHouse对大学生的研究:研究大学生在过去的两年中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比较获得社会支持少和多的人在以后12年中的死亡率,结果男性是2到3倍,女性是1.5到2倍。二、问答1、什么是去个体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及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举例说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P71去个体化: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上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Zimbardo认为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个体从群众中所获得的不败感,即认为群体是战无不胜的;二是个体在群众中具有匿名性,即没有人可以认出自己,因而不必为这些破坏性的行为负责任。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LeBon发现激动的群众倾向于有相同的感受和行为,因为个体的情绪可以传染给群体,这种现象叫做“社会传染”。Festinger和Zimbardo称之为去个体化:认为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个体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