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7/NUMPAGES7考研专业硕士红火中警惕隐忧从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情况看,专业硕士越来越来为大多数考生所重视,专业硕士教育越来越红火。我国专业硕士教育发展态势稳健,社会需求强劲,但其自身、特别是专业硕士教育的实施环节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偏差。专业硕士招生越来越红火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据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全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为165万,其中报考专业硕士人数达43.7万,占报考人数的26.4%.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达到19万,招生比例提高到36%.专业硕士越来越来为大多数考生所重视,专业硕士教育越来越红火。我国自1990年开始试办专业学位教育,截至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批准设置了38个硕士专业学位和4个博士专业学位。据调查,2022年在全国招收的40多万研究生中,专业硕士仅占到大约10%.2022年全国报考151.2万考生中,学术型考生120.6万,比2022年增加1.2万人,增幅1%,报考专业研究生的达30.5万人,比2022年增加11.6万人,增幅达61.4%;同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达到15.9万,在研究生总数中所占比例达到32%.近年来,我国专业硕士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适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从2022年全球金融危机,到202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客观上对推进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了压力。同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也进入了调整和转型期,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种类越来越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有力促进了我国产业由来料加工向“中国制造”的转变,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由规模投资向依靠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转变,促进了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的转变。社会在经济、管理、工程、建筑、医学、法律、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硕士,正好顺应了时代要求,满足了社会经济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其次是适应了我国人才队伍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传统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术性人才,为高校和科研院所输送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人才,而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培养领域的空缺,使我国人才队伍金字塔的结构出现了断层。专业硕士主要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在行业部门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正好填补了我国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空缺,使我国人才队伍结构层次日臻完整。再其次是适应了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社会对研究生教育层次、教育类型需求的多元化。研究生教育被区分为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包括专业博士和学术博士),不仅有利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丰富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和类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而且有利于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积极主动满足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提高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效益。四方面问题不可忽视虽然我国专业硕士教育发展态势稳健,社会需求强劲,但其自身、特别是专业硕士教育的实施环节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隐忧。一是社会认同度不高。一方面是仍有相当部分考生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类型不够理解、不够认同。有的考生是因报考学术型硕士落榜后而被调剂到专业硕士,有的考生是因感到自身竞争力不够,勉强报考了专业硕士。即使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在学术型硕士面前也自觉低人一等,聊以“山寨研究生”解嘲。另一方面是由于大规模的专业硕士教育,其含金量与认可度在社会上还有一个检验认定的过程,还有一个认识接受的过程。二是培养模式不够成熟。有的高校对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教学实行同一个课表、同一个导师、同一个培养计划;在师资方面,学术导师换个名称就成了专业硕士导师。不少专业硕导还是根据过去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经验和方式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的高校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只有学术指导教师,没有实践性指导教师,师资配置不到位成了高校难以建立有效培养模式的重要原因;还有的高校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对实践应用性环节重视不够,实习时间安排较短,不能充分体现专业硕士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三是个别高校办学目的不明确,办学态度不端正。他们没有把发展专业硕士教育当作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的教育教学活动,而是把扩招专业硕士作为学校创收的手段和途径。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应付态度。四是推广手段过于行政化。在专业硕士教育扩招和推广过程中,基本是按照上级指令和下达的硬性指标,以“一刀切”的`方式,要求高校每年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