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魏寿昆与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体制化“搞科研的人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钱够用就行了,不追求发财,但求自己的科研成果能为国家、社会造福。”魏寿昆(1907―2014)是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奠基人,著名冶金物理化学家和冶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中央顾问。192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1935年获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化学系博士;曾先后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北洋大学、北洋工学院、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贵州农工学院、重庆矿冶研究所、重庆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任职;参与筹建北京钢铁学院(后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并长期在该校工作,先后任教务长、冶金系与理化系教授、图书馆馆长、副院长等职。任何一门学科从发端、发展到成熟,都与该学科的体制化过程相伴随,包括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科学教育的专门化、科学交流的专业科学社团的产生等方面。梳理魏寿昆先生在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体制化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对于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发展,促进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创建中国第一个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早在1932年,世界上第一部冶金物理化学专著《钢铁冶金物理化学导论》出版,奠定了冶金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标志着冶金物理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著作的作者是德国冶金物理化学家申克(R.Shenck),而魏寿昆这个时期正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见证了冶金物理化学的起步发展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冶金物理化学是冶金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的理论基础,是解决冶金过程实际问题的钥匙。然而,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对冶金物理化学的研究还是一片处女地。魏寿昆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回国后,从事小型钢铁工业技术的改进、国内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及冶金方面的教学等工作。1943年他在《矿冶》复刊号上发表了以《贝塞麦法炼钢去磷问题》为题的论文,从而开始了他毕生从事冶金物理化学研究的事业。1955年,在北京钢铁学院召开了全国高等工业学院钢铁冶金专业教学大纲审定会议,魏寿昆负责组织制定的“钢铁冶金教学大纲”经会议讨论通过。这份教学大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比较符合中国国情且比较完善的钢铁冶金教学大纲,为后来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打下了重要的学术规范基础。1956年,在魏寿昆等人的建议和主持下,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在北京钢铁学院成立,魏寿昆是当时该专业全国唯一的一级教授。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在魏寿昆的带领下,成立了冶金物理化学课程组和冶金原理课程组。冶金物理化学课程组重视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应用和训练,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密切跟踪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初步形成了中国高等冶金物理化学教学体系,北京钢铁学院成为全国冶金物理化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魏寿昆先生一生共教过28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在北洋大学的校志里有这样的记载:“矿冶系魏寿昆主任,他在课堂教学,条理之清晰、逻辑之严密、科学论证分析之透彻,深为师生折服和钦佩。”1987年,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冶金物理化学重点学科,标志着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逐渐走向成熟。出版中国第一部冶金物理化学专著撰??出版专业著作是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1964年,魏寿昆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冶金物理化学专著――《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这是一部国内外少有的系统详细阐述冶金熔体活度的代表性著作,成为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从此,活度理论不再是教科书中抽象的理论,而是冶金工作者提高冶金产品质量、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重要工具。其中,他应用活度理论和炉渣离子理论归纳出的适用于高炉铁水脱硫公式,至今还被国内外广为应用。十年文革期间,只要一有时间,魏寿昆总是来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书架上沾满灰尘的过期外文期刊和成捆地堆在桌上的新到期刊。魏寿昆对“文革”给教育和科研造成的破坏深感忧虑,他努力掌握国外冶金科技发展动态,相信总有用得着这些资料的一天。文革一结束,魏寿昆就投入到冶金物理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而文革中的“准备工作”很快发挥了作用。魏寿昆在北京钢铁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中国物理化学工作者和冶金工作者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导致理论脱离实际,特别是脱离中国冶金工业实际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魏寿昆在物理化学工作者和冶金工作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编写了《冶金过程热力学》一书,并于1980年出版。这本融入了他大半生心血的经典著作一出版,就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界的高度评价。日本著名冶金学家后藤和弘说:“魏教授的著作《冶金过程热力学》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好的一部冶金热力学著作。”这本著作于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