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绪论2、行政权的特点P4裁量性主动性广泛性强制性单方性优益性三、行政法1、概念: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P5四、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五、行政法的分类实体法与程序法总是交织在一起的。六、行政法的特点1、形式上没有统一的法典2、内容广发3、实体与程序相交织行政法律关系二、特征P15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5、大多数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构依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决。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二、内容1、行政合法性原则:P25(1)法律优越原则:行政不得与法律相抵触。(2)法律保留原则:必须依据法律,若未经法律授权不得行使,行政行为由立法机关以法律形式规定。2、行政合理性原则:(1)比例原则适当性、必要性、成本收益(2)信赖保护原则公定力;补偿3、行政应急原则P28是合法性原则的例外4、其他原则(1)越权无效原则(2)行政公开原则依据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3)行政公正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程序公正)自然公正原则(实体要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行政职权(1)内容:P45行政立法权、行政决策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执行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委托、监督权、行政司法权。(2)行政优益权P49概念:国家为了确保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职权,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或者物质优益条件的资格。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公定力二、国家行政机关P58(一)行政机关的概念行政机关是按照宪法或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国家机关。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只有在行使权力、进行行政管理时的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有些组织并非行政机关但因法定授权而成为行政主体。(二)行政机关的分类P63我国行政机关的体系国务院各部委中央直属机构(海关总署、民航总局等)国家局(烟草专卖局、专利局等)各级政府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三、被授权的组织P721、行政授权: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直接规定将某项或者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授予某个组织,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由特定的行政主体,透过法定方式,将某项或者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2、被授权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必须具备的条件有:P73a.由特别授权,b.具有相应的组织形式,c.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特别授权是指法律法规的直接授权3、被授权组织的范围P741.行政机构:A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B行政机关的某些内部机构(商标评审委员会、专利复审委员会、公安消防大队、交警大队、价格监督机构)2.社会组织(工会、共青团)、人民团体(残联、妇联、红十字会、法学会)、行业协会(律协、会计师协会、佛教协会)。3.企业单位(行政性公司)地铁运营公司、烟草自来水煤炭煤气电力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在现金管理方面享有行政主体的资格。4.事业单位(卫生防疫站、检验检疫机构、国境卫生检疫机构、高校)四、受委托组织:1、行政委托的概念P72行政主体将其职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的法律行为。基本特征:不发生职权和职责的转移;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五、公务员1、概念:P83《公务员法》(共十八章107条)2006年1月1日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2、范围P83公务员已不再局限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而扩大至符合上述3个条件的所有工作人员,即公务员范围将从行政机关扩大到党委、人大、政协、审判、检察、民主党派等机关的工作人员。3、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P84公务员的三重身份:1.依法代表国家并以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时,它是国家公务员;2.从事民事活动时,它是自然人;3.在一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时,它是行政相对人。案例分析本案民警李某驾公务车外出执行公务,这是事实,但他到学校接送小孩显然不属公务,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公务,不是看时间,也不是看使用的工具,而是看该行为的实际属性,即该行为的目的和功能。所以,李某违章撞人时,虽然用的是公务车,虽然时间仍在公务最终封闭之间(即尚未回到单位),但接送小孩的实际目的和功能决定了他此时从事私务,而不是公务,因此本案发生时李某的法律身份应当是自然人而不是公务员,故老太太只能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