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刷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2024年浙江省西湖区《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刷200题完整版及参考答案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光彩夺目的金刚石的化学成分与下列哪个一样?A:玻璃B:铅C:石墨D:琥珀答案:C2.下列选项主人公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A:19岁的小张是大二学生,家里每月给他打生活费B:小刘已经30多岁了,但还是失业在家,整天游手好闲C:小王的外婆中风瘫痪在床,经常神志不清D:小李今年17周岁,自己在外打工,其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答案:C3.梅雨是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之间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A:8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B:7月下旬至8月上半月C:3月中旬至5月上半月D: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答案:D4.根据资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约为97.4%B:2014年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人数比2010年大幅减少,减幅超过40%C:2010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8.4%D:2010年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人数约为151.8万人答案:C5.由于债权人的原因,债务人无法向债权人给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可以将合同标的物交付提存机关。债务人将标的物提存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谁来承担?()A:债务人承担B:债权人承担C:债务人与债权人共同承担D:提存机关承担答案:B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A:地震崩塌的山石往往在山下形成地震湖B:山区发生地震就会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C:地震极震区的人首先必定感受到上下跳动D:地震造成地形的改变既有隆起也有下降答案:D7.乔某在使用某产品过程中身体受到伤害,将厂家诉至法院要求进行赔偿,其中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被告方律师辩称,1年前该法院在审理一起类似案件时并没有判予精神损害赔偿,因此本案也不应给予精神赔偿。但法院援引新颁布的司法解释判令被告方给予乔某精神损害赔偿。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法院判决前后不一致,这是审判不公的表现B:被告方律师的推理是归纳推理C:被告方律师的推理是演绎推理D:法院判决虽然前后不一致,但在合法性上并无失当答案:D8.人类的未知领域并非一个闭合的圆圈,而可能是在许多维度上呈开放型的无限空间。人类知识的积累,实际上是在这个无限空间里不断向更广阔更深邃处延伸的过程。无论对人类全体还是对每个个体而言,知识的增长都意味着所知更多、面临的未知领域更大。A:人类永远面临知识贫乏的困境B:人类永远面对探索未知的挑战C:人类应该努力丰富知识宝库D:人类应该更加敬畏未知领域答案:B9.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A:范围B:价格水平C:质量水平D:数量答案:B10.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其他技术的发展一样,很大程度上受社会需要的制约。化石燃料价格的稳中有降使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减弱。但从长远看,科学的发展和资源条件的演变将推动能源技术的发展出现新的突破,产生真正代替化石能源技术的新能源技术。A:新能源的发展阻力很大B:新能源技术虽然目前发展缓慢,仍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C:新能源必将代替化石能源D:新能源不可能成为化石能源的替代产品答案:B11.()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A: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B: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D: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答案:D12.下列网络技术中,不属于数据安全技术的是:A:数字水印技术B:网络防火墙C:数字签名技术D:数字媒体技术答案:D13.商场里出售的散装大米是()。A:孳息B:限制流通物C:主物D:种类物答案:D14.《物权法》第39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一规则是()。A:授权性规则B:强制性规则C:任意性规则D:义务性规则答案:A15.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应承担()。A:按份责任B:过错责任C:连带责任D:公平责任答案:C16.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B:夫妻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属于夫妻共同财产C: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D:我国《婚姻法》鼓励晚婚晚育答案:B17.陈某因病入院经抢救无效而死亡,这在民法上属于()。A:准法律行为B:偶然事实C:民事行为D:事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