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生态文化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交融摘要:高等教育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培养建设生态化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借鉴生态文化理念,实现生态文化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交融。要改变教育观念,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构建大学校园文化;要把创建校园生态文化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把校园生态文化列入大学德育工作的新课题。关键词:生态文化;校园文化;教育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20)04-0112-02生态原本是生物学的概念,今天,生态文化早已突破单纯的环境科学而扩展到了人类学、社会学以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它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全新的生态化社会正在形成,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必然也存在自身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最新趋向,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培养建设生态化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借鉴生态文化理念,致力于生态文化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交融。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构建大学校园文化必将引发教育观念的变革,生态化的观念与思维将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新潮流。但也应看到,目前许多教师的目光大多停留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层面和外部层面,即只是关注人与其环境之间在物质能量方面的交流和转换,因而缺乏人文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只是停留在一种孤立的肤浅的层面上,尤其是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存在种种认识上的差异和误区。一、大学生态文化教育不只是追求视觉上的生态性,更重要的是意识、观念、行为等方面的生态性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新型的校园文化,它改变以往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本位思想,指人在特定环境中具有主动受动的生态互动关系,强调人与环境的发展是协调持续的。在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充满蓬勃旺盛、永恒不息的生命力。高校的主体是青年学生,它造就了文化的繁荣和充满朝气。二是和谐性和可持续性。从校园生态的角度来看,大学应建立生态人际关系,即人与人相互关心、和谐合作、协同进步的生态人际环境,造就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南开大学老校长母国光曾说过:“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如果一所大学历久积淀的虽不见诸文字却弥漫于校园时空的舆论氛围和为多数人所认同的行为原则是和谐的、健康向上的,那么,生活在这一文化共同体中的个体,将受益无穷,这种校园生态氛围无疑将潜移默化地起到促进大学生成长的作用。然而大学的文化氛围不是一成不变的,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定时期的校园文化,总是以借鉴历史和现实社会大系统的各种成果为前提,从社会文化变革中吸收新的因素的。可以说,为大学提供物质需求和精神养料的和谐的文化氛围是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是一项巨大的事业,对人类命运具有强烈的影响”[1]98。又指出:“如果人们集中力量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人又会自觉地争取他们个人和集体的解放,那么,教育就可以对改变社会和使社会具有人性做出巨大的贡献。”[1]84在新世纪,大学将日益走向社会的轴心,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面对历史的呼唤,大学校园文化应致力于校园生态的探究与建设,注重人——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让生态意识、观念、行为注入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灵之中,使其充分认识教育的生态功能。生态文化理念将给大学校园带来更广的发展空间,因为大学校园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大学不仅决定了学校当前的运行状况,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现有的教育生态学表明:学校所具有的规模和组织结构、所提供的物质环境、所推崇的价值观念、所熔铸的行为模式等等,构成了受教育者个体的学习情境,它们对受教育者学习行为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受教育者个体在特定情景下所采取的特定行动,又改变着现实的情境,影响自身和其他个体的身心发展。因而,校园文化这一重要的生态因子,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对教育的生态学分析,不仅应具有视觉的眼光.而且要注重人——教育——环境的浑然一体的氛围关系,这是未来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走向。目前,高校的校园文化观是在长期传统科学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传统科学注重基础性和应用性,表现出理性思维的抽象性和语言逻辑的形态,这些教育观念和目标注重现实功用性,因而偏于狭窄;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性,在人才培养上是以语言逻辑的理性因素为主体的教育,处处反映了浓厚的功利色彩。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