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PAGE\*MERGEFORMAT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8页环境保护局2022年度工作计划2篇第一篇(一)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2022年我县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生态县的奋斗目标,以创建全国模范城为载体,以改善我县大气、水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和生态县建设,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不懈地抓好政风、行风建设,促进我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二)工作目标是:1、环境空气质量全年二级天数控制在80%以上。2、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值分别控制在噪声控制区范围内。既: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值分别控制在54分贝和70分贝以内。3、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4、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创建环保友好企业,争取1至2家企业能达到省以上环保友好企业。6、认真抓好10家重点污染企业的污染整治工作,督促其治理进度,达标排放。7、加强生态县建设,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县生态建设规划》的落实。8、编制《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规划》,全面启动创模工作。(三)主要任务和措施:1、将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作为环保工作的主攻目标一是削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严防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督促各热电厂加快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进度,落实治理措施,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实现达标排放。二是控制粉尘污染,做好焦化行业、在用锅炉等污染源的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坚决取缔关停。三是完成10家以上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做到达标排放。2、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生态县建设的有效载体一是全面启动生态县建设,认真落实《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协助制定规划分解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分解《规划》目标任务,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宣传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使建设生态县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二是加大资源开发生态监管力度。查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的非法行为。结合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十五小”、“新五小”,遏制污染反弹。3、将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作为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的根本途径一是全面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重点的清洁生产。二是认真执行《环评法》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认真把好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确保全县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100%。三是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力争12家工业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活动,树立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合理利用、生产环境清洁优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企业典范。4、以创模工作为契机,全力促进环保工作在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城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创模工作。以创模工作的开展为契机,全力抓好环保工作,使环保工作上档次、上水平。首先,要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形成良好的氛围。其次,根据创模工作的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制定《2022年度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分解方案》、《县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及签订“创模”目标责任书,出台考核奖惩办法,使创模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三是以创模工作为载体,全力抓好污染防治工作。认真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污染源,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要通过开展创模工作,把我县的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5、全面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全县范围的排污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着重查处顶风违法、屡查屡犯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遏制污染反弹。二是开展饮食服务业油烟噪声扰民专项整治,扩大整治范围,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的环境问题,办好环保实事。三是继续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饮用水源保护,特别是加大对黛溪湖上游断面的控制力度,对控制区内的企业全面排查,反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坚决关停,真正让市民喝上放心水。强化管理,巩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建设,加强医疗污水处理,督促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6、加强规范化建设作为强化环境监管能力的手段一是加强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加大对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监管,加大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的考核力度,提高环境在线监控能力。二是加强公众监督。在审批对环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新建项目,尤其是大中型项目时,在立项阶段即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