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软件工程薪资最高文职需求最大高考刚刚结束,接下来考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哪些专业就业前景最被看好。6月9日下午,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毕业从事建筑类行业的最多,互联网相关行业收入最高。而建筑学也成为最被看好的本科专业,生物、法学等专业则最不被看好。毕业半年经济学月入3775元排最高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建筑类(10.6%),其次是教育类(10.0%)。从三届的就业趋势可以看出,在就业比例排名前三位的行业类中,本科毕业生在建筑类行业就业的比例逐届增加,在媒体通信类行业就业的比例逐届降低。此外,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但增幅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同期增长速度。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3775元),最低的是教育学(3151元)。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大类(3167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2519元)。超三成大学毕业生选择半年内跳槽2013届大学毕业生34%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24%,与2012届(24%)持平,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43%,与2012届(42%)基本持平。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的人群基本是主动离职(占离职人员的98%),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51%)和薪资福利偏低(49%)。离职率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主动离职率偏高会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职场发展。个人离职原因反映出大学毕业生的职场认识和适应性有待提高。大学生的职场成熟度和适应性应该引起培养方的重视。医学和工学专业半年内离职率最低专业性越强,职场稳定性越好。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医学和工学半年内离职率最低,均为18%;文学半年内离职率最高,为30%。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医药卫生大类半年内离职率最低,为21%;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半年内离职率最高,为53%。有三成2010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没有更换过雇主。艺术类毕业生三年内更换雇主最多。2010届本科的艺术类毕业生工作三年内平均雇主数为2.4个,地矿类毕业生平均雇主数(1.4个)最少。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类毕业生三年内平均雇主数最多,为2.9个;民航运输类、电力技术类毕业生平均雇主数(均为1.8个)最少。跳槽问题是大学生职场忠诚度的体现,连续三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跳槽偏高不下(2010届为69%,2009届为71%,2008届为71%),从个人看是职场试错法,从企业看是职场忠诚度不高。职场忠诚度与收入成正比在毕业后工作三年中,职场忠诚度越高收入就越高。在2010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6442元;为2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6113元;为3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5871元;为4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5697元;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月收入最低,仅为5365元。毕业三年内雇主数为1个的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5096元;为2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4554元;为3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4453元;为4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4603元;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月收入为4573元。建筑学最被看好生物学成红牌今年,麦可思-高考志愿填报专题中列出了红、黄、绿牌本科专业,红牌专业即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指的是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绿牌指的是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艺术设计转为最不被看好专业2014年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与2013年相比,大部分专业一致。其中,本科专业中,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由2013年的红牌专业转为2014年的黄牌专业,艺术设计由2013年的黄牌专业转为2014年的红牌专业;高职高专专业中,国际金融由2013年的红牌专业转为2014年的黄牌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由2013年的黄牌专业转为2014年的红牌专业。出现红、黄牌专业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于求,也可能是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反映的是全国本专业的总体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各校、各地区相关专业的具体情况等可能不同。专业预警分析可以引导政府和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质与量的敏感度和反应性,从而更好地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结构。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三成因不符合职业期待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69%、62%,均与2012届(分别为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