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史料探究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2)瓦解①春秋时期,由于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②危害:造成社会的,社会动荡不安。4.主要表现(1)战国时期: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2.清朝“闭关锁国”(1)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概念解读】1.土地兼并: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封建国家、农民控制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2.“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3.“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是指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4.专卖制度: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明清两代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从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图解示意】图示法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课堂小结】探究主题1土地兼并——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载:“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材料二秦汉以来,地主侵占土地主要以“势”夺之……到明清时期,更多的土地兼并以经济手段实现,当时缙绅富商积累的巨额资金,最有利的出路即“唯是买田广土”。【问题】(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以及该现象的危害。(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土地兼并的新变化,这对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深化拓展】土地兼并的危害及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1)土地兼并的危害①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造成众多农民衣食无着,加剧社会矛盾,使社会动荡不安。②严重影响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政府的赋税、徭役的来源,威胁到封建政府的统治。③地主商人投资土地,兼并土地的行为,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2)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①实行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如曹魏政权的屯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的均田制等。②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如西晋的占田制等。③清查大地主占用土地实有数量,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如北宋王安石实行的“方田均税法”和明朝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等。土地兼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以上措施只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有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探究主题2重农抑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深化拓展】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措施(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如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利用税收制度抑制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乘车等都有严格规定。探究主题3海禁政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材料康熙帝时,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南洋地区实行间接对华贸易……1716年,康熙帝在“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的忧虑下,开始考虑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规定凡内地商船不许前往南洋,外国商船则听其自来。每年来华商船不过几艘。雍正初地方大吏蓝鼎元、高其倬等指出:闽广人稠地狭,望海谋生,十居五六。南海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