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临沂市建立健全五个体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来源:临沂市劳动保障局发布时间:2009-12-0317:00发布人:sdnmgk7月18日,临沂亚泰镀铝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开田把新研制投产的“亚泰”镀铝高档包装品整车发往上海、温州等地。2年前,王开田还是个在外打工学艺的青年,如今他的公司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200多人,每年上缴税收100多万元,今年,他又筹资1000万元扩大了生产规模,王开田说:“从一个打工者到当老板,全亏了政府哩。”近年来,临沂市河东区以劳务经济为抓手,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着力瞄准外出务工经商的成功人士,用乡情、用政策、用服务吸引他们返乡创业,反哺农村,缩小了工农差距,统筹了城乡发展。目前,全区有500多人回乡办厂经商,创办企业520多个,总投资3亿多元,带动当地农民就业1.6万人。去年这些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到全区GDP的12%,缴纳税金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6%。河东区每年有3万多人外出务工经商,这些打工族遍布大江南北,大部分有着可靠、稳定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经过多年打工生活的磨砺,一大批打工仔开阔了眼界,培育了市场经济观念,积累了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开始萌发返乡创业的念头。河东区积极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10余项优惠政策,从资金、税收、劳动力组织等多方面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并发动各乡镇、街道的村集体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用电、用水、场地等多方面的优质服务,以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投资环境吸引外出能人回乡,把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延深。河东区汤头街道薛店子村青年农民陈立志,原在亲戚家厂里搞机械配件加工,今年他回村办起了自己的配件加工厂,招收本村和周围村庄的50多名农民进厂做工。在汤头街道,一大批像陈立志这样的返乡打工仔正在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个街道后林子村回乡人员创办的玛钢铸造厂,带起了三处金属回收市场,近百个个体回收户;后西沂村回乡人员创办的的俊三绒毛制品,带动周围几个村1000多家农户搞起了绒兔养殖……在河东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据河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不完全统计,全区外出务工人员中拥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128人,500万元以上的15人,最高的达到上亿元。这些外出务工者中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后,带动了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使劳务输出成为促进当地富余劳力再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的重要渠道。(夏洪雷刘璐)临沂市是著名的沂蒙革命老区,总人口103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60万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将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措施来抓。通过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用工基地、职业培训、跟踪管理和市场信息“五大体系”,劳务输出工作有序开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228万人,其中,市外转移输出125万人,有组织输出达到40%以上。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主动深入市外用工单位走访调研,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管理服务,畅通输出渠道,全市劳务输出工作在逆境中实现了新发展,共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8.7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9.2%,春节前返乡的17.9万名农民工96%实现了重新外出就业。劳务收入占同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55.4%以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全市累计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达到2.1万人,带动10多万人就业。我局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沂蒙之星”劳务品牌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十大劳务品牌。沂水县被命名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平邑县、费县被命名为省级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一是市委、市政府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市县区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二是每年年初,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层层签订劳务输出工作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任务,年终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十项“为民工程”之一,纳入政务督查的重要内容,定期调度,定期通报。三是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均设有劳务输出办公室,市劳务输出办公室为副县级事业单位,各县区为科级或副科级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劳务输出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四是成立了由劳务输出机构、职业中介组织、职业培训机构等各有关单位参加的劳务输出行业自律性组织——临沂市劳务输出协会,会员单位达到103家。五是积极营造促进劳务输出的浓厚氛围。以市政府的名义隆重表彰了全市“十大就业培训先进单位”、“十大职业中介服务先进单位”、“十大劳务输出驻外服务先进单位”、“十大外出务工先进个人”、“十大创业带动就业先进个人”,树立了典型,营造了氛围,使劳务输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