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背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整理云南省昌宁县《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背200题通关秘籍题库带答案(满分必刷)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A:地震中喷沙冒水的现象也是地震晃动产生的结果B:地震中道路旁出现的地裂缝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关C: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很可能是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D: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横波产生的大振幅晃动答案:B2.甲男不幸遭遇车祸被截去右上肢,后经法院判决肇事方赔偿50万元,其中包括30万元的残疾赔偿金和残疾辅助器具费。这30万元的残疾赔偿金和残疾辅助器具费属于()的财产。A:甲B:甲妻C:夫妻共同财产D:家庭共同财产答案:A3.孟德斯鸠曾说:“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这是一种典型的:A:地理条件决定论B:相对论C:心物平行论D:诡辩论答案:A4.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A:地震首先破坏地面建筑物B: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的伤害C:地震灾害后的主要表现D:地震的表现即地面的破坏答案:A5.甲:一家食品加工厂;乙:一家大型果园。甲因业务的需要,欲购进一批菠萝和荔枝。甲的公关部经理杨昆得知后,即向甲介绍了乙。甲委托杨昆办理此事。杨昆打电话给乙,称:甲需要菠萝100斤、荔枝500斤,每斤单价分别为2元和5元。另外,附加100斤樱桃,单价为8元;如有违约,应承担答案:10%违约金。乙表示同意。几天后,乙将货送到,甲的法定代理人亲自查收。由于客观原因,乙未领到货款而返回。后因樱桃产品不好销售,甲拒付货款。乙遂诉诸人民法院。甲表示,樱桃是杨昆擅自做主购回的,菠萝、荔枝价格太高,此事应由杨昆承担责任。A:800B:350C:400D:700答案:A6.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应属于夫妻一方财产的是()。A: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的生产或经营收益B: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的知识产权收益C: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的中奖所得D:丈夫婚前购买的房屋一套答案:D7.甲委托朋友乙通过网络平台给自己的手机充话费,不料乙输错电话号码,将话费充至陌生人丙的手机里,则()。A:甲委托乙为其充话费,应为乙的过失行为导致的损失承担责任B:丙是不当得利,应当将话费返还C:话费是在网络平台上错充的,损失应当由该网络平台承担D:错充话费是乙操作失误所致,应当由乙承担损失答案:B8.()是依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A:支配权B:请求权C:形成权D:抗辩权答案:C9.()是民法私法属性最根本的体现。A:主体的平等性B:等价有偿原则C:民事责任与民事行为D:权利与义务对等性答案:A10.有些基因使人们总的来说感到快乐一些或者悲伤一些。这句话的意思是:A:总的来说,使人感到快乐和悲伤的原因是部分基因的影响B:有些基因总的来说使人们要么感到快乐,要么感到悲伤C:总的来说,有些基因使人感到快乐,有些基因使人感到悲伤D:有些基因总的来说使人们既感到快乐,又感到悲伤答案:C11.下列关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说法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所作的证言均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申请专利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成为公司股东D: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担任公司董事、监管和高管答案:D12.甲乙丙三人共同设立一家从事运输业的普通合伙企业。甲对其在该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处理正确的是()。A:可以将其财产份额出质给乙,但须取得丙的同意B:可以转让其财产份额,但乙丙有优先受让的权利C:当甲的财产不足清偿其欠戊的借款时,甲可直接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抵偿其欠戊的借款D:可以向乙转让其部分财产份额,但须取得丙的同意答案:B13.下列关于要约和承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承诺可以撤销B:承诺可以撤同C:要约可以撤回D:要约可以撤销答案:A14.诗句“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借代B:夸张C:拟人D:通感答案:C15.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