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较文学论文篇一:比较文学论文天津理工大学比较文学结课论文姓名:韦丽学号:20112478年级:2011级浅析《饮酒》和《茵纳斯弗利岛》两首所表达的中西方文化摘要《饮酒》的作者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陶渊明,这首诗是诗人以酒为题,写出其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和对田园宁静生活的喜爱向往。可以说,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地。而另一首《茵纳斯弗利岛》的作者那么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威廉·巴特勒·叶芝。这首诗被称为叶芝早期唯美主义浪漫风格最具代表的名作,全诗以朴素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对城市生活的厌弃,渴望去过真正的生活。两首诗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各自保持其特点,充分表达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魅力。关键词:《饮酒》《茵纳斯弗利岛》文笔特色中西文化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征询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茵纳斯弗利岛叶芝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支起九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独个儿住着,茵阴下听蜂群歌唱。我就会得到安静,它渐渐下降,从朝雾到蟋蟀歌唱的地点;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晚上四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我就要动身走了,由于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我心灵的深处听见这声音。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曾做过几年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在他的饮酒诗中大多是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反映仕途的险峻;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沉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我们今天所要比较的这首《饮酒》那么是表达作者对田园风光的无限热爱,更是对所过的闲适隐居生活的喜爱。该诗以比喻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晋王朝的覆灭流露的无限的哀惋之情。尽管他已隐居多年,但诗中仍然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而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奇异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立者之一。叶芝的诗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奇异主义、意味主义和玄学诗的阻碍,演化出其独特的风格。关于《茵纳斯弗利岛》这首诗,叶芝在其《自传》里有过如此批判:“我已开始放松节拍,以防止雕饰及其所引起的俗众感情,但我仅仅偶尔且模糊地理解到我必须只用一般句法为我特别的目的效劳。要是这首诗再晚两三年写,我就不会在第一行用‘我就要动身走了’。”诗的结尾运用倒装句,以自然舒缓的抒情节拍,融情于景,使意象与情感水乳交融,显示了他就精深的写作艺术。本文我们要比较两位诗人的两篇诗作的异同及所表达的中西方文化。第一章浅析《饮酒》与《茵纳斯弗利岛》两首诗的不同1.1两首诗作者所受文学阻碍不同隐居躬耕最接近于其理想生活。两晋以来,诗歌往往带有明显的道家色彩,特别是玄言诗更是玄理之境的意味。“南亩”人迹罕至正是适于遁世隐居之所,陶渊明在此体会到了“荷蓧丈人”悠然自得之心,这更使其隐逸躬耕之心得到了进一步确实证,他在自然与现实中建立了联络,因此田园、隐居也就成了其归隐之想的实践方式,他在其中保全了其真淳朴素的本性。因此,陶渊明的诗歌就与魏晋以来玄学思潮有亲切的关系,与田园隐居躬耕的生活相交融,具有真实的现实体验。而叶芝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奇异主义、意味主义和玄学诗的阻碍,演化出其独特的诗风,所做的诗也尝试营建梦幻般的气氛。在许多诗中叶芝尝试将诗歌和宗教观念、情感结合起来。其诗作通常取材于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语言风格那么遭到拉斐尔前派散文的阻碍。在该诗中,叶芝凭着他那能制造神话的想象力,将生活中许多平凡事件化为美妙的诗句,制造出具有叶芝风格的意味主义。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在叶芝的这首诗中得到了深化的表现。1.2两首诗各自的描绘不尽一样陶渊明的这首诗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妙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从而让我们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那确实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本人自然的天分,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活力勃勃。而叶芝诗的前两节是诗人对茵纳斯弗利岛的景物以及他在那居住后的生活的设想性的描写,他设想本人在那个岛上的生活必定是宁静温馨的,必定能给他的心灵带来安静,从这些设想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在茵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