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据库中数据的性质数据整体性数据库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应用领域的通用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51490.htm"数据处理系统,他存储的是属于企业和事业部门、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35653.htm"团体和个人的有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从全局观点出发建立的,他按一定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2142.htm"数据模型进行组织、描述和存储。其结构基于数据间的自然联系,从而可提供一切必要的存取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9642.htm"路径,且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特征。数据共享性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为众多用户所共享其信息而建立的,已经摆脱了具体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7674.htm"程序的限制和制约。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即不同的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数据共享性不仅满足了各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各用户之间信息通信的要求。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088.htm#"编辑本段发展简史数据管理的诞生数据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那时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4717.htm"数据管理非常简单。通过大量的分类、比较和表格绘制的机器运行数百万穿孔卡片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其运行结果在纸上打印出来或者制成新的穿孔卡片。而数据管理就是对所有这些穿孔卡片进行物理的储存和处理。然而,1951年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241788.htm"雷明顿兰德公司(RemingtonRandInc)的一种叫做UnivacI的计算机推出了一种一秒钟可以输入数百条记录的磁带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5529.htm"驱动器,从而引发了数据管理的革命。1956年IBM生产出第一个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57418.htm"磁盘驱动器——theModel305RAMAC。此驱动器有50个盘片,每个盘片直径是2英尺,可以储存5MB的数据。使用磁盘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机地存取数据,而穿孔卡片和磁带只能顺序存取数据。1951:Univac系统使用磁带和穿孔卡片作为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51712.htm"数据存储。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809.htm"数据库系统的萌芽出现于60年代。当时计算机开始广泛地应用于数据管理,对数据的共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文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够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8446.htm"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运而生。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2142.htm"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各种DBMS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7.htm"软件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所以通常也按照数据模型的特点将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437981.htm"传统数据库系统分成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4349.htm"网状数据库、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443481.htm"层次数据库和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8348.htm"关系数据库三类。最早出现的是网状DBMS,是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398.htm"美国通用电气公司Bachman等人在1961年开发成功的IDS(IntegratedDataStore)。1961年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