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命题范围: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七上56页)第10课“秦王扫六合”A、秦统一的时间:秦王灭六国,于公元前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西安)。B、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南达南海、北到长城一带。C、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①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主义的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②经济文化上: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铜钱作为通用货币,统一度量衡(尺度-升斗-斤两)。③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④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东到辽东),南征南越修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D、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大事,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秦始皇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层层控制的统治体系,并采取统一文字、货币、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对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命题范围: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七上102页)第18课三国鼎立A、官渡之战;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曹操奠定了基础。曹操为什么能够基本统一北方?(1.政治谋略得当,挟;2.重视人才,"惟才是举";3.重视发展经济,实行屯田;4.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B、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军队,为定了基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C、魏、蜀、吴的建立:国号时间都城开国君主魏220年称帝洛阳汉年称帝成都刘备吴222年称王孙权(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命题范围:3、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7下66页)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于1206年建立国,统一蒙古各部,尊称成吉思汗。元朝建立:1271年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巩固统一措施;政治上:①为加强对全国统治,建立制度。行省的名称一直被沿袭至今。②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③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民族关系上;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②少数民族内迁,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于汉族融合;③回族形成(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作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命题范围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七下93页)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①时间:(14——14)年,明成祖派郑和次出使西洋诸国。②目的:为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联系。③背景: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④范围:1405年,郑和船队从长江出发,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沿岸。⑤意义: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达·伽马)和美洲(哥伦布)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命题范围:5、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一、设置台湾府(1684年)二、平叛和反分裂斗争1、平定回部叛乱2、土尔扈特部众回归祖国三、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顺治皇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2、康熙皇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3、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四、设置伊犁将军等,管辖新疆,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七下109页)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台湾:1684年,康熙帝在台湾设置府,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海防的巩固。西藏:①顺治帝赐五世达赖以“”封号。②康熙帝赐五世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③雍正帝时设,乾隆时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④“金瓶掣签”制度。新疆;乾隆平定了回部(维吾尔族)首领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771年,蒙古族的一支土尔扈特部在率领下从俄国万里东归祖国,清朝于新疆妥善安置。中国近代史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命题范围: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8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