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在于“善喻”: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而要做到“善喻”,可谓见仁见智。而我,这些年来一直践行着这样一条路子:首先,改变学生的观念。每届学生的第一个主题班会,我都会给学生讲这个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将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扔掉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讲完这个故事,我会让学生就这个故事给他的启示来完成当天的日记。有个同学在日记中也讲了一个故事: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捡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执行这一指令,便弯腰捡起几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袋中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使他立即变得后悔不迭:天!昨晚怎么就没有多捡些呢?像这样,能触类旁通的学生,还用得着班主任来苦口婆心地进行转变观念的教育吗?还是个故事:有一个秀才去赶考,做了三个奇异的梦。一个梦是自己在墙头上种白菜;另一个是自己在雨天出门,戴了一顶斗笠,还打了一把伞;最后一个呢,他梦见自己和一个非常喜欢的女人背靠背睡在一张床上。他觉得在考前做这样的梦一定不同寻常,于是去请人解梦。那位高人就说:“你完了。你在墙上种白菜,这不是白费劲吗?你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你跟喜欢的女人在一张床上,却背对背,这不是没戏吗?你也别考了,收拾收拾回家吧。”秀才听了这话,真就准备回家,店老板知道详情后,说:“我也会解梦,我觉得你这三个梦挺好啊。你在墙头上种白菜,这叫高中;你戴了斗笠还打了伞,这叫有备而来;你跟你喜欢的女人已经睡在了一张床上,这就说明你翻身的时候该到了。”秀才一听,信心大增,结果真地就高中了。我对学生讲:你看,面对同一件事,消极地去想它,就是“你完了。”而换一种思维方式,积极地去想,勇敢地去迎接挑战,结果就海阔天空了。第三,改变学生的习惯。如果观念也变了,思维也改了,但学习的习惯却一如既往,那么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而怎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呢?我让学生认真体会关于“考霸”张非的故事:张非是四川省南充市的一名在三年内两度考上了清华、北大两度被“劝退”而今年又以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奇人”。在他妈妈祝明灿的眼中,他的“情商几乎为零”。2006年夏天,祝明灿在北京陪读,为省钱,在清华校园里的长凳上露宿了十余夜,虽然穿着长袖衣裤,还是被蚊虫叮得浑身红肿。可儿子都没过问一下,后来是一名四川老乡看不过去,安排张母借宿女生宿舍。不仅如此,儿子中学时代被高分淡化的其它缺点在大学里也暴露无遗:桶里的脏衣服塞得严严实实的,拔都拔不出来;经常缺课,整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看到女生或厌恶的人,扭头就走。在同学的眼中,他一度让南充十中复读班同学大跌眼镜。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高声朗读语文与英语课文,即使教室坐满了人,也照读不误;渐渐地,同学们习惯了这个刚更名为“张空谷”的奇才,不管他倚墙而站,或斜坐椅子,都不再侧目。张非告诉记者,空谷取自“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在他自己眼中,“我有很多缺点----我是独生子女,从小真是娇生惯养,对父母依赖性强,不会关心别人,不会与人交流,懦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责任感与危机意识,没有切实的人生目标,不能自立”。看完这个故事,我告诉学生,“习惯一直不好”的他今年又以673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你们就设想一下,他今后的命运会怎样?会重蹈覆辙吗?其实,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必大讲特讲,当学生写完这篇文章时,我们要讲的,学生不是已经了然于胸了吗?在做班主任工作时,我向来主张营造一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育人环境,而只要每位同学拥有了正确的观念,能以大局为重;只要每位同学学会了积极的思维方式,懂得了要想有所取,先要有所予的道理;只要每位同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境界不是水到渠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