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47页共NUMPAGES47页第PAGE\*MERGEFORMAT4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47页倾听花开的声音武穴市松山咀中学张继如武穴市松山咀小学贺玲霞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一位没有感情的教师,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没有感情的班主任,更不能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只有通过适当的情感交流,才能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班主任工作开展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取得好的效果。班主任应如何加强情感教育,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呢?一、尊重理解学生魏书生说:“我们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鲜活的个体,不能把学生当成没有思想、没有感情被动的管理者,而应当把他们当作有理想、有意志、有感情的主动发展个体。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初中生虽然思想个性不够成熟,但他们也有较强烈的尊重需要和理解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意到学生的这些需要,并将教师爱的情感化作满足学生需要的行为。在对学生进行说服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自尊心,通过批评和表扬相结合的方法,把利弊分析透彻,让学生真正做到心服口服,这样学生才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自觉改正自己的缺点。也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的反应,由此达到师生的情感交融。有这样一个惨痛的案例,两个初中学生为了讨教师和家长的高兴,在放学后偷看试卷并用手机进行拍照,让人帮忙做题,在事情败露以后,因为教师批评的方法不得当,两个学生回去后就想到自杀,其中一个学生已经酿成恶果。这个沉痛的事例启示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尊重理解学生,不能进行讥讽、挖苦,更不能歧视;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善于引导他们,否则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二、欣赏鼓励学生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处于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状态。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导,从而失去了主动性、创造性。其实学生具有各种潜在的能力,如何利用这一潜在的能力呢?这就是要欣赏它,鼓励它。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得到表扬。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理解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欣赏鼓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如我班有一位男生,对学习不太感兴趣,但我发现他爱好绘画,就让他担任班宣传委员,他觉得自己不但没有因为成绩差而受冷落,反而得到老师的“重用”,非常激动,每期班级黑板报他都用心排版画插图,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见状我又鼓励他把学习也搞上去就更好了,为了让同学们对自己心服口服,也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欣赏鼓励,好强的他暗暗在心里立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把成绩搞上去!”自从担任班干部后,他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所以当我们教师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时,一定要冷静,我们要努力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这样学生是会给我们惊喜的。三、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他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告诉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人人成为班级的主人。在班集体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来承担一项班级工作,大家共同参与班集体的服务与管理。在服务和管理中实现自我价值,使整个班集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因为做事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锻炼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和塑造人格的过程。、活动中享受成功的乐趣。班级里的每一次活动都应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然后积极参与,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也培养了同学间的交往能力和学生的自我克制力。如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形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地展示自我,体会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明辨是非的目的。、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可以是媒体报道的先进人物,也可以是身边的普通人,甚至是身边的同学。他们的行为,因为真实,所以令人信服;因为令人信服,所以有感召力。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标杆,向他们学习,可起到教育的作用。关于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上饶县第六小学廖旭红我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有近二十个年头了,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班主任工作既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更是富有极大的乐趣。这里我就谈谈关于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同仁们分享一下。一、班集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