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复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一节复习课。主要内容是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测量天体的质量、预测未知天体、指导发射人造卫星和计算宇宙速度。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的定律,并能初步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求引力或一些的比例运算,但学生的推理和运算能力较差,加上本章书的公式运用较为灵活,故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畏难心理。三、设计思想针对本节课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采用的模式可以用下图表示:教师提出学生独立或小组讨学生质疑师生归纳探究问题论设定的探究内容教师答疑得出共识教师通过主题资源提供师生课堂交互活动详尽的探究指导和软件强化训练教师通过主题资源提供交互性强的的习题以及答案或提示本课的主要设计思想是采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设计各种交互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资源,其中包括主题导入、同步练习(其中设有交互性很强的习题)、实战演练(其中设有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的小测,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建议)、课外拓展等。并采用学生交流互动为主导,教师作为学习的辅助者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能借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计算天体的质量;(2)会计算人造卫星相关问题;过程和方法(1)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与交流,认识计算天体的质量的思路和方法;1(2)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学会分析计算人造卫星的有关问题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2)体现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和其适用范围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勇气难点: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展示本章主要知识的思维导图学生推荐展示1、教师呈现以下问题:1、学生思考回答课回顾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2、教师分析展示3、教师呈现例1:堂例1、如图所示,r为两球之间的距离,两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不能忽略,两球的质量分布均匀,12大小分别为m与m,则两球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为122、分组讨论()教mmmmG12G12A.r2B.r21mmmmG12G12C.(rr)2D.(rrr)21212学2学生参与、互动变式训练1、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引力常量G是人为规定的,单位为N•kg2/m2B.一个苹果由于其质量很小,地球对苹果的万有引力远大于苹果对对地球的万有力,它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学生分析各选力几乎可以忽略;课C.当两个质量为m的物体间的距离r→0时,两个物项,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间的万有引力为无穷大。观点,选出本题正确D.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因为万有引力的约束而存在于选项地球表面附近4、教师提出问题: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两条基堂本思路是?5、教师总结:1、在地面附近的物体受的重力M3g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即44GRR33gR2MG教2、把卫星绕天体的运动理想化为匀速圆周运学生思考回答动,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在解题中常用的关系式为:Mmv222Gmm2rmrmar2rT学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23M3r34rM4GT2R3GT2R3336、教师呈现例2:例2、已知引力常数G和下列哪组数据,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B、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离地球的距离C、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速度及运行周期学生分组,建立D、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己知地球的半径及地球表面相应的物理模型,解的重力加速度决例2.E、人造地球卫星绕地运行的线速度及运行的角速度★拓展思考:怎样求地球的密度?(提高学生建模变式训练2、已知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能力)为T,离地面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则根据T、H、课R和万有引力常量G,能计算的物理量是()A、地球质量B、地球的平均密度C、飞船所需要的向心力D、飞船线速度的大小7、教师由堂Mmv222学生分析解决此题Gmm2rmrmar2rTn可以求得环绕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