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历史教学反思历史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历史教学反思1康梁两个早年经历与他们的经历与他们的思想有一定关系。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课本中有一结论戊戌变法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该是本书最荒谬的一个结论,没有科学依据,不伦不类,违背归纳法推理原则。教学需要拿来主义,下面三篇文章对我启发较大。《戊戌变法》一节中引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一段:“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这个材料是教材上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利用好,甚至有人会用错。拿到这个材料后,我们要加以辨析:梁启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本书的?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流亡海外。海内外舆论相当大部分是指责康梁等人。在这种情况下,康梁等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而且还想争取海内外舆论尤其是海外舆论的支持,以解救光绪皇帝。所以,在戊戌政变结束后的两三个月内,梁启超就匆匆写成此书。这样特定的.背景和写作目的,决定我们不能完全相信梁启超的这段话。梁启超之所以描述当时的形势是“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是想证明变法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支持,是正义的。梁启超之所以描述光绪皇帝“鸡鸣而起,日哺乃罢”,是想树立光绪皇帝勤政、民主的开明形象。至于变法是否真的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光绪皇帝是否真正勤政和民主,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仅凭这段材料我们还无法下结论。那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份材料呢?首先,我们能从材料中获取如下信息:梁启超认为当时变法的形势一片大好,光绪皇帝勤政、开明。其次,我们要分析梁启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这是因为:他想树立光绪皇帝的良好形象,他要证明变法的合理性。再次,我们要分析梁启超的叙述是否是客观的,这就需要我们将这段材料和其他材料作比较。相当多的史料揭示,戊戌变法的群众基础比较薄弱。教材也是持这种观点,而且还认为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从逻辑角度来讲,正因为群众基础薄弱,所以变法才会失败。所以,梁启超的叙述肯定有夸大的地方。这种夸大,如果是无意的,这就表明康梁等人十分幼稚,没有看到变法危机四伏的恶劣形势;如果是故意的,是因为他要证明变法的合理性。实际上,梁启超后来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承认,当时为情势所逼,自己有夸大地方,是故意的。最后,我们能从这段材料中做出什么结论呢?从方法角度来讲,不要轻信所谓的一手材料,一手材料的可信度同样受作者的立场、期望、动机的影响;从知识角度来讲,这段材料不能用来证明变法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历史教学反思2【学习目标】班级:编写: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无中生有、爱戴、辅助、诬陷”等词语。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3.品读课文,感受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重点】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学会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2.感受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学习难点】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学会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学习指导】朗读——【知识链接】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华夏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南阳浙川西峡人,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入汨罗江自尽。从而,世人为了纪念他,便有了端午节。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学习过程】一.【基础达标】做一做,我一定能过关。(预习完成)理解——表达——1.【语音茶座】给下列字注音组词,认读3-5遍,再巩固几遍,写会为止。(学法: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辨义)佩(pai)(佩服)施(shī)(施展)驾(jià)(驾车)戴(dài)(佩戴)疏(shū)(疏忽)措(cuò)(措施)颂(sòng)(颂扬)俗(sú)(风俗)尸(shī)(尸体)2.【词语驿站】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名望——好的名声;声望。爱戴——敬爱并且拥护。辅佐——协助(多指政治上)。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表示追念。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本课中包含“恳求”的意思。无中生有——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3.熟悉文本、把握脉络。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四)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1、2)自然段:端午习俗——纪念屈原第二部分(3、4)自然段:遭陷害被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