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河北省武强县《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大全【能力提升】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承诺?()A:某超市向伊利公司发出订购牛奶1000箱的要求,蒙牛公司得知后向该超市表示接受其在要约中规定的条件B:甲在报纸上刊登附有价目表的广告称:本书店新到新华字典100本,预购者可在一个月内汇款,款到寄书。乙汇款给甲C:移动公司向用户小张发出彩铃业务订购短信邀约,并表示未回复视为承诺,小张未回复D:某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称,本公司有新疆贡枣出售,欲购者请速与本公司联系,小王打电话给该公司订购若干答案:B2.下列行为中,属于民法上的代理行为的是()。A:传达室的王大爷将邮递员交其的信件送给收信人的行为B:小陈代替同事小孙招待小孙的朋友的行为C:售票员向旅客售票的行为D:公司董事长刘某以公司名义对外签约的行为答案:C3.陈某因病入院经抢救无效而死亡,这在民法上属于()。A:民事行为B:准法律行为C:偶然事实D:事件答案:D4.甲捡到了乙的身份证,用乙的名义在银行办理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致使乙的姓名被银行列入信用不良记录,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A:荣誉权B:姓名权C:财产权D:名誉权答案:B5.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说法,错误的是()。A:民事法律关系是受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B: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物之间的法律关系C: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D: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答案:B6.某快递公司开具的快递单上印有“投递物丢失,概不负责”的条款。该格式条款()。A:效力待定B:可撤销C:无效D:有效答案:C7.下列机构中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是()。A:工商银行上海分行B:北京市人民政府C:新华社D:天津市人民医院答案:A8.甲外出打工,挂念家中老母,于是在乙商场购买了一部全新手机,赠与了其母亲的邻居丙,并要求每周用此手机与母亲通一次话。不料,数月后,丙用此手机打电话时,手机电池发生爆炸,将丙炸伤。丙的损失应由谁负责?()A:丙B:甲母C:乙D:甲答案:C9.甲委托朋友乙通过网络平台给自己的手机充话费,不料乙输错电话号码,将话费充至陌生人丙的手机里,则()。A:话费是在网络平台上错充的,损失应当由该网络平台承担B:甲委托乙为其充话费,应为乙的过失行为导致的损失承担责任C:丙是不当得利,应当将话费返还D:错充话费是乙操作失误所致,应当由乙承担损失答案:C10.十八大报告指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A:创新驱动B:深化改革C:结构调整D:转型升级答案:B11.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必要条件是()。A:意外事件B:不可抗力C:债务人要求缓期履行D:权利人向债务人提出要求答案:B12.甲将一套邮票卖给乙,丙也想买,遂威胁甲。甲只好将该套邮票卖给丙。丙的行为违反的民法基本原则是()。A:等价有偿原则B:公平原则C:自愿原则D:平等原则答案:C13.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乙。乙实际上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B: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C: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D: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答案:A14.李某欲立一份代书遗嘱,下列人员中,可以作为遗嘱见证人的是()。A:李某的配偶B:李某的同事C:李某的儿子D:李某的父母答案:B15.下列须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A:丙因资金周转问题未及时缴纳电费,用电公司停止对其供电,导致其外贸订单未能及时交货,外商损失3万元B:乙路遇劫匪,与之展开搏斗并最终将劫匪制服,但导致劫匪胳膊脱臼,花费医疗费200元C:某小偷深夜趁丁不在家时跳人其家中实施盗窃,不料家中有恶狗一只,小偷大腿被狗咬伤,花去医疗费1000元D:因工厂所在地发生泥石流,甲工厂未能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加工任务,造成对方损失答案:A16.甲供货商与乙公司订立供货合同,规定甲应于2014年12月1日交货,乙公司应于同年12月7日付款。11月底,甲供货商发现乙公司财产状况严重恶化,无支付货款之能力,而且有确切证据,于是提出中止合同,但乙公司不同意。根据合同法原理,有关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