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哲学》说课教案哲学与文学、史学、艺术一样,在人类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故四课并列于同一个单元:"人文科学"。本课两个目:"柏拉图与孟子"、"阿奎那与朱熹",四位古代哲学家、思想家,中外两两相对。编写者的意图,是想通过教学,让学生关注哲学家们是如何将自己的哲学观点移植于对社会、国家的看法,提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的"治国方案"的;让学生明白,哲学并非是超脱于文明史之外的人类-臆想,哲学的目的是人类的终极关怀;哲学的产生、发展,是人类智慧伟大的原因;哲学家们对人生、宇宙的看法,以及他们相当的政治抱负,体现了对人类人文的终极关怀,这种悲天悯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鉴于:1*高一学生尚未接触过哲学。2*教材中的一些哲学概念相当深奥。3*二期课改的课程观要求并允许我们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作"二次开发"。4*教学策略的允许,等等。对课文作如下处理。教案如下:第22课《哲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哲学"的一般概念;了解柏拉图、孟子、阿奎那、朱熹的主要思想及其政治观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自然科学、宗教、哲学各自的学科特点,理解哲学在人类精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讲述"哲学的起源"、"有趣的哲学命题"等目,意图激发学生对哲学的了解和兴趣。通过讲述四位哲学家的政治观点及影响,使学生理解哲学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指导作用,以及古今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的继承性、发展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哲学家们不但有各自执著的哲学观点,也有相当的政治抱负,他们这种以天下为己任,悲天悯人的精神,值得后人尊敬和学习。外在的"制度"总有自己内在的"根基",当今,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前进,应该善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并继承和发展,以此来再造一种制度性的时代文化,再建我们的民族发展的内在的"根基",这将会成为我们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柏拉图的理想国、孟子的"仁政"。难点:基督教的经验哲学和朱熹的"理学"思想。(三)教学过程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哲学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最核心部分;哲学是智慧之花。二、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学问,是研究世界的学问,是对世界的一种整体的宏观的思维和把握。三、中外哲学家西方哲学史上三圣哲拉斐尔的《雅典学派》中国儒学三大宗师及宋代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四、有趣的哲学命题"白马非马""阿基利斯追不上乌龟""洞穴比喻""人性本善"五、哲学的实践价值柏拉图:时代;哲学观点;《理想国》。孟子:时代;人性善;"仁政"。六、哲学的继承性哲学是由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那一条条思想之路构成的阿奎那:时代;哲学观点;治国方案朱熹:时代;哲学观点;治国方案七、哲学的目的说到底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是一种人文关怀。八、一点感梧要善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四)教学反思去年底,我以《哲学》这堂课,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区历史新教材课堂教学评比,可能由于在对教材的重新组织处理方面有点独到之处,得到听课老师的肯定、嘉许,因而有幸被评为唯一的壹等奖。现在回过头来让我自己来评价这堂课时,一方面我庆幸自己的"侥幸",另一方面,我也更深切感到,重视和树立新的课程观、"用教材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堂课的可取之处,就在于对教材的再处理,它是基于我对课文内容内在逻辑的理解、把握,以及对教材编写者的用意的揣度的准确性之上的。我对教材的再处理的可取之处有以下几点:1)把课文内容内在逻辑演绎为自己授课的逻辑,有因循,也有发展创新。2)最后点出哲学的目的,并谈及自己的一点感悟,把教材编写者的用意表示了出来。3)在介绍四位中外哲学家时,教材的处理显得比较生硬、突兀。授课时,我把它处理得较平缓、流畅,脉络清晰,易于学生理解掌握。4)为把枯燥的哲学变得生动,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我增加了"有趣的哲学命题"、"先贤们对和谐社会的憧憬"两个版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5)对课文内容作适当的规避取舍。一些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非常深奥,一些哲学概念一时半会是讲不清讲不透的,学生也不可能在第一时间理会得了。我的策略就是点到为止,不讲深讲透(类似于小蒙童背四书五经的方法,他们以后会慢慢理解的)。这节课如果说有成功之处,也只是在"讨巧"方面做得较漂亮罢了。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教学版本让我学习和借鉴。在这次全区新教材教学观摩期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师范课值得我好好学习。奚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