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析李商隐的郁抑情绪1.历史、生平――郁抑情绪形成的原因。李商隐,字义山,号樊南生。一生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此时,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已走向没落。虽然有过短暂的“元和中兴”,但已无法挽救其走向衰亡的命运,仅是一次“回光返照”罢了。穆宗、敬宗两位皇帝更加荒淫昏聩,使这中兴局面转瞬即逝。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唐王朝已陷入重重危机之中。阶级矛盾急剧发展,地主大量侵占土地,形成严重的贫富差距。李商隐的诗反映长安近郊情况道:“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在地方,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在中央,宦官专权,“威慑朝廷,势倾海内”,朝官之间,也开展了长期的朋党之争。险恶的社会历史环境是构成诗人感伤郁抑情绪的客观因素,那么,诗人独特的个性和不幸的人生际遇又是促其郁抑伤感情绪形成的主观因素。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渐趋衰微的时代。家中,高祖一代仅做过县令、县尉和州郡僚佐小吏,曾祖、祖父去世较早,“百岁无业,家惟屡空”。商隐生时,家道衰落,九岁丧父,十二岁父丧后在郑州占籍为民,替人从事抄写等佣工,其间生活更是艰难:“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寒微的处境,使他幼年苦读,企图由科举进身来振兴家道。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人之争,并不是孤立现象,往往与最高统治层的腐朽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有浓厚忠君思想的封建士人,李商隐不仅为国家前途感到忧心忡忡,也为一国之君的作为而感到忧心。因此,他写了一批“主文而谲谏”的讽谕诗。诗人吟咏历史上兴亡盛衰的往事,借古喻今,托古讽时。这类作品主要讽刺封建帝王的淫乱奢靡,求仙炼丹,宠臣废权,穷兵黩武,抒发自己冷峻而感伤的亡国之忧和郁抑苦闷的情绪。诗人嘲讽并暴露了封建君王色荒淫昏的各种丑态,揭露他们沉溺声色而乱政误国的罪行。咏史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几由奢”,既揭露历史兴亡原因,也委婉地批评了时政。李商隐在抒发历史感慨时笔调辛辣托讽尖锐,但很少直抒胸臆,多将议论寓于叙事,并将之融入重新构建的意象画面之中。如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宣室求贤,当叙国事,君王却问起了鬼神来,显然是把贤臣当作服务于自己妄求长生的巫祝,着实可叹。全诗托古讽今,且注入诗人深沉冷峻的感伤忧患之情。2.恋物情结与自伤。李商隐不仅在咏史、言政事的诗中或间接或直接地抒家国之忧,也把郁抑惆怅之情融于具体物象之中。他写了一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之诗。这些诗不仅工切细致地描绘了事物的外部特征,且写出其固有的神韵。在此基础上,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道出自己的人生痛苦。寄情于物,物我相融,通过具体的物象向世人剖析自己痛苦的心灵,展示他那伤痕累累的羽翼。如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这两首比兴体的咏物诗,诗人托物寓怀,自慨身世。首章写牡丹他年植于苑圃,今日沦落西川,抒失意之情。“无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落遥帷”,写牡丹为雨所败后孤寂落寞,无人怜赏之惨淡。第二章首联写牡丹先春零落比起那开不及春的榴花更令人伤心,次联“五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写牡丹因受雨摧残而伤心迸泪,以锦瑟惊弦喻急雨打花,玉盘迸泪,点点伤心,急雨破花,声声梦啼。三联写花片零落委地,一年生意已附流尘。末联写今日零落如此,此态更令人忧。此诗中以牡丹为雨所败比喻自己未及施展才华便遭打击排斥,并担心自己遭遇会更为不幸。全诗在清新流美的旋律之中含有郁抑苦闷。在这些咏物诗作中,诗人寄慨身世,大都是他自己的悲剧性命运和心理体验的表现。不论风雨中迸泪的牡丹,无枝可栖的流莺,还是居高难饱的鸣蝉,都倾注着诗人凄凉的身世之感,于这些具体的物象中自然流露他的伤感和郁闷。3.缠绵凄婉的爱情。商隐一生善作情语,常将自己的爱情生活的不幸与人生的失意相联系起来。其爱情诗有许多传世佳作,尤其题标为无题的诗,在凄美冷艳的诗境中流露他的忧伤和郁闷。与多舛的政治生涯一样,李商隐的情感生活充满了忧郁和痛苦。在他的一生中,学术界认同的恋爱至少三次,第一次是与洛阳姑娘柳枝的恋爱,双方相互爱慕,可惜不久柳枝被藩镇娶去,这可能是初恋的夭折了,在柳枝五首的第一首中写道“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表达了有情无缘的遗憾。第二次便是玉阳学道时与女道士的恋爱,如“恨望银河坐吹笙,楼寒夜冷接平明”(银河吹笙),“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碧城),这些诗借道教的一些术语意象来抒发、制造一种“幽眇清冷的意境,抒写个人的落寞心情”。[1]第三次恋爱,便是与王氏之间伉俪情笃,可惜商隐三十几岁时,王氏便弃他而去,使他哀痛彻骨。诗人二七岁时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女,由于婚姻的不幸牵连党争,使他仕途上更加不幸,家庭生活更艰难。如端居诗云:“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蓼落目中愁。”远别书疏,归梦难成,因此更能感到客居他乡时秋夜的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