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刷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河北省滦县2024年《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刷200题大全带答案(B卷)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北京时间2008年1月5日20:00,小强在广州给在古巴哈瓦那(哈瓦那在南美洲,与北京时差为13小时)出差的父亲打电话,语言表达准确的一项是:A:爸爸,早上好。注意防寒B:爸爸,早上好。注意防暑C:爸爸,晚上好。注意防暑D:爸爸,晚上好。注意防寒答案:B2.根据《合同法》第167条的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此处的“分期付款”是指买受人将应付的总价款在一定期间内至少分()次向出卖人支付。A:三B:五C:二D:四答案:A3.方某遛狗时,狗突然挣脱绳索,咬伤3岁的李某。当时李某的父亲正在用手机打电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某父亲应该负全部责任B:方某应当负全部责任C:李某父亲承担主要责任D:方某承担主要责任答案:B4.公民、法人均可享有的民事权利是()。A:肖像权B:姓名权C:著作权D:名称权答案:C5.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紧紧抓住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思想的解放。A: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答案:C6.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大要素,按照我国的法律,下列关于民事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彼此平等B:民事主体是依法独立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C: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不属于民事主体D:我国法律规定的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答案:C7.沈某将一笔记本电脑遗忘于一辆出租车上,内有重要资料,沈某在电台发布寻物启事,声称将向归还电脑者支付1000元酬金,出租车司机乔某获悉将电脑返还沈某,但沈某拒绝支付酬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沈某已发布了寻物启事,必须支付1000元酬金B:乔某有义务返还乘客的遗忘物,无权要求沈某支付酬金C:如沈某拒绝支付酬金,乔某可对该电脑行使留置权D:沈某对该电脑享有所有权,故不必支付任何报酬和费用答案:A8.八岁的小乐具有音乐天赋,创作了一首乐曲。关于该乐曲的著作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乐不享有该乐曲的著作权B:小乐享有该乐曲的著作权C:小乐及其监护人都不享有该乐曲的著作权D:小乐的监护人享有该乐曲的著作权答案:B9.近年来,不少国家纷纷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类在享受自己获得和创造的财富时,会不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逐步意识到自身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A: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适应环境B: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C: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D:生态系统为什么会退化答案:C10.下列关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应当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B: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C: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劳动者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D: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应当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答案:D11.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乙。乙实际上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B: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C: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D: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答案:B12.甲外出打工,挂念家中老母,于是在乙商场购买了一部全新手机,赠与了其母亲的邻居丙,并要求每周用此手机与母亲通一次话。不料,数月后,丙用此手机打电话时,手机电池发生爆炸,将丙炸伤。丙的损失应由谁负责?()A:乙B:丙C:甲D:甲母答案:A13.债务人向债权人的代理人表示同意履行拖欠的债务,这在法律上将引起()A:时效的中止B:时效的中断C:时效的延长D:改变法定时效期间的后果答案:B14.甲捡到了乙的身份证,用乙的名义在银行办理了信用